大学生就业前程向好
(2011-03-05 23:28:42)
标签:
教育大连市大学生就业就业率就业难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当前,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这两年大学生就业难虽然有所缓解,但今年又将有66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
在低迷两年后,去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形势是近3年来最好的。截至去年12月底,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7%,较上一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2009年1月国家出台政策,要求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主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所缓解。
“十一五”期间,广东高校广泛开展“一企一岗、互济共赢”、就业服务月、联合招聘周等活动,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累计解决18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仅2010年,赴粤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就达60万人,应届高校毕业生年内总体就业率达到96.93%。大连市每年拿出大量资金预留一批岗位,提供给大学毕业生,学校这些年的就业率都在90%以上。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还要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来考虑。因为产业结构不合理,制造业占的比重过大,第三产业即服务业占的比重小,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空间。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社会保障体制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将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广阔空间。和其他就业群体相比,大学生整体素质较高,理解和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在新兴产业就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适应经济发展转型的新形势,也急需大学生提升竞争力。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知识技能不足。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培养了一批批知识存储型大学生。这些大学生接受了专业知识,但没培养出研究能力,也缺少技能,缺乏核心竞争力。
促就业要格外注重推进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良性互动。要想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大学设置的专业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传授知识固然重要,但更要在此基础上强化人格教育,重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同时开展社会实践,加强动手能力训练,造就一批品学兼优、技术过硬、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