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现“用工荒”不见得就是坏事

(2011-03-04 23:25:35)
标签:

产业升级

劳务输出

产业结构

倒逼机制

生产经营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春节刚过,沿海地区的“用工荒”便来势凶猛,甚至蔓延到了部分中西部劳务输出大省。从市场来看,农民工薪资待遇普涨,一些岗位甚至超过了大学生的工资水平。农民工向沿海转移变缓,大学生就业形势却依然严峻,“用工荒”显然没有表面上看那么简单。

  说实话,农民工往沿海跑的少了,与这些年中西部大发展有很大关系。中部崛起、西部开发等战略实施多年,劳务输出地的基础设施、投资环境都已有了很大改善,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迁至内地,以规避沿海地区生产成本的不断高涨。中西部地区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大大增加,再加上近些年当地的工资待遇、福利水平也跟了上来,相比大城市打拼的高额生活成本,就近就业对农民工来说更具吸引力。

  对于沿海地区来说,“用工荒”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从眼前看,部分企业招不到人手,生产经营受到一定影响,但实事求是说,这是在产业调整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农民工随产业转移而向内陆回流,沿海地区想要重新吸引劳动力前来,就必须改变以往单一靠外向经济、加工贸易打天下的路子,向更高层次提升。部分企业既招不足普工,又无法吸引大学生前来就业,在某种程度上正说明这些企业依然固守劳动密集型的低端扩张方式,而在技术和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方面严重不足。现实已经对此敲响了警钟,一再上演的“用工荒”,完全应该刺醒企业家们的改革神经,只有敢于承受产业升级的一时“阵痛”,才可能赢得今后长远的发展。

  对于“用工荒”,应该辩证地看。目前,我国劳动力总量并不匮乏,人力资源储备还在增加,“用工荒”不是绝对意义上的,而是相对于产业结构和人才结构不合理而显现的。对此,中央已有清醒认识,国家也在出台不少措施,而对于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的企业来说,不妨将其视为一个契机,以此形成倒逼机制,推动企业求新求变,主动融入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潮流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