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亲民方可人
(2011-02-26 00:01:15)
标签:
娱乐春晚众口难调传播价值文化属性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2011年北京电视台春晚系列活动已不再简简单单是一场春晚盛宴,可谓是一场富有创新精神的大型电视及网络综艺文化活动。从春节前持续到现在,已经形成很多观众热议的话题,而且被业内专家定为“发现美好、传播价值的使者”。由此,不由得让人产生对于新时期下“大众传媒”的公共文化属性的思考。
其实,作为当下百姓春节必须的文化消费,央视“春晚”的每年筹办不能不说劳心费力,从最初导演的定夺到最后节目的遴选,其中委屈的不乏大腕,但观众满意度却少有提高。其实,作为一台一统全国的电视晚会,任何一年的“春晚”还是有新奇之处的,之所以口碑不如预期,无非是这种带着仰望感的观赏形式,某种程度上拒绝了观众的参与,后者只是在除夕夜这个特定的时段“被观赏”而已。当大众的自我意识越加清晰,自我表达欲望愈加强烈的时候,春晚给他们的节目的殿堂感越强,被客体化了的观众的评审标准也就越苛刻,就像现在,已经很难有哪部电影可以再造万人空巷的景象了,所谓“众口难调”就是这个意思。其实,“众口难调”不是坏事,是社会逐渐宽容,个性化空间逐渐扩大的标志,在这种背景下,任何一个文化产品想深入民心,都需要与时俱进,具体说,就是要从“众口”上想办法。
前一篇: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善于书写的民族
后一篇:重要的是教孩子怎么当班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