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说正月十五

(2011-02-16 12:52:19)
标签:

长安城

元宵节

元宵夜

兴唐传

火树银花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正月十五一到,家家户户重又忙碌起来,包饺子、做祭祀、放鞭炮、挂灯笼,所做的事儿与过年时是大抵一致的,只是不用再贴对联、打扫屋子了。正月十五里要吃元宵、闹红火、看大戏。元宵节里的一切事儿满溢着活蹦乱跳的意味儿。

  正月十五还有一个文绉绉的称呼——上元节,之所以这样称呼,大抵是因了这一天是上元天宫赐福的日子,其中的传奇神秘的意味儿真是让人浮想联翩!元宵节在古时候可是一个顶重要、顶热闹的节日,似乎要比过春节还热闹。

    在宋代,元宵节还是男女相约相会的最佳日子,因为那时礼教的藩篱浓重严密,闺秀在平日里是不许踏出闺门的,只有在元宵节前后,才可以不分男女,一同玩乐,称为“元宵驰禁”。还有就是,古时候的元宵节不止一天,在唐代,“灯节”就有十四、十五、十六三天了,到了宋代,更是增加到五天,从正月十四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八。只是这些风俗随着朝代的更迭、社会的变迁也就渐渐地消亡了。但我却由此设想,那过节嘛,只是一天的事儿才算精当,倘若拉得太长,便也就淡乎寡味了,只是不知古人作何感想。那个时候,元宵的种类多,花样儿奇,就连其味道也有香、辣、酸、甜、咸,真可谓是五味俱全了。看到这些,我便感觉,我们翠溪村偏远、僻陋得真有些令人不可思议了。

  古时候的文人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描写元宵节的诗词,其中最有人生况味的自然还是要数李清照的《永遇乐·落日熔金》、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两首词都借元宵夜繁华热闹的灯火景致衬托一种凄楚的身世之感。热热闹闹的背后,掩藏着浓重的、难以明言的感伤,国事家事夹带着几多对人生的惆怅沧桑,偏偏就在元宵节这个本来热闹、欢快的时刻,不合时宜地爆发出来,看来,人世间真是没有完满、完美的事儿。而梁羽生笔下的元宵节则又是别一种的人生意兴,火树银花的元宵夜偏偏被侠客搅弄得惊心动魄,就连传奇话本《兴唐传》里的瓦岗英雄,也同样将起事的日子选在了元宵夜,秦琼弟兄六人就是借着元宵夜的热闹劲儿混入长安城,大闹长安城的。可这些毕竟是文人的杜撰,传奇的成分太浓,满溢着活蹦乱跳的意味儿,只是让人看着乐乐罢了。

  无论是最为流行的称谓——元宵节,还是古时候曾经有过的称谓——上元节,内中都蕴含着不同凡俗的韵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闹元宵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