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文化,精致生活
(2011-02-14 00:05:38)
标签:
陆羽普洱乾隆帝好茶休闲文化杂谈 |
分类: 知识窗 |
近20年来,我国大江南北茶艺馆大兴,各省市纷纷成立各种茶文化组织。农业大学也把茶艺列为专修课程。茶文化除了研究的学术性之外,茶还有“饮”的实际作用,如何喝一杯真正的好茶更是重要的“实用文化”。
能喝到一杯好茶其实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好茶难得今更难,难在它的自然属性。难在好茶、好水的相得益彰。
好茶
以普洱为例。精品普洱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茶青(原材料)要芽茶,采摘要当令,配制要合理——这是制茶家的秘诀。茶山分阴阳,茶树分阴阳。善此法则匹配之茶与后来诸法相得号称“得气”、“相燮”,是制作茶饼的最佳材料。当此种精品茶青在经过蒸青等工序之后,压制成饼,至少经过三、五年自然陈化才能初尝,要想喝到真味,此饼需要存放20年以上。其茶之味或因茶青产地有樟木、果木、蕙兰、清溪、佳泉等“浸润”,又有50年以上的陈化之功底,一饼如斯普洱,开泡之际“韵”味独特,或有樟香、或有果香、或有兰香,或在诸香气之上有清凉之气,即清溪、佳泉之韵,此非绝品而何?所以能得一杯好普洱茶不易。
其他茶,如绿茶、白茶、红茶、黄茶、乌龙茶亦同普洱,好茶难得。在各类茶中最难得的是茶之“韵”,比如上述普洱茶的“陈韵”,乌龙茶要有“观音韵”(中和之气)、“岩韵”(乌龙茶中所谓大红袍之类的岩茶),绿茶要有“兰韵”(清雅之气)。这种茶之韵,欲得之,先决条件是原材料即茶青要好、采摘应时、制作得法,然后再加上冲泡得法,如此茶之“韵”始得。
总之,茶饮乃普通事,但欲得好茶并非易事。不从精致生活上论饮茶,当然只要不以假、劣茶叶为饮亦可,但一涉精致二字,欲得佳品,则非深知其物者往往不能轻易入手。此一杯好茶第一难事。
好水
语云:水为茶之魂。无论如何一杯好茶之成,茶叶和水同样重要。那么好茶得之不易,好水呢?答曰:更难。古人认为泡茶之水要有五大优点才能入茶,即:活、清、轻、甘、冽。活取其泉水流动不滞;清即清明无杂质;轻即比重轻;甘非甜又似甜,有一种绕舌舒适之趣;冽即清凉有冷气。
最为鉴水家、善饮茶者称道的是中国五大名泉。第一泉为中泠泉,在长江江心岛金山(现已和陆地相连,不是江心岛了)。第二名泉为无锡惠山之惠泉,此泉因近出锡(古代无锡出锡,今已无,故名)之矿,锡能净化水质,且能优化水源,所以惠泉为第二泉;第三泉为苏州虎丘之观音泉;第四为杭州西山之虎跑泉;第五为济南大明湖之趵突泉。清乾隆皇帝又钦定北京西山玉泉为第一泉。乾隆帝评玉泉为天下第一,因其水比重较轻,水质也佳。初之评也,乾隆帝知名泉难得,得玉泉而置第一,乃是聊复尔耳。到后来竟以习常为惯,终生不能或离玉泉水。至于汲取中泠泉水之难,除了身在泉边,又喜饮茶的“异数”之外,无几人能有此口福。
说“天水”:工业革命以前,雨水、雪水能饮用。但是,取雪水亦十分讲究,第一要取降雪中段以后雪(先段之雪已经把空气中之杂物压下,中段以后较为干净),第二要取落于离地较高处,未经践踏之雪,最好是植物上之雪。古人取梅花、松竹叶上的雪水为最妙。雪取下后不能立即使用,因冬天寒重,雪水亦大凉,虽经烧开亦有寒气内存。故积下之雪待其化水后贮于瓷坛之中,埋于地下三尺,待来年夏至时取出开坛饮用,不但五大优点雪水俱全,且冽性第一,消暑最佳,如雪取自梅花松竹,更有花香清韵,妙不可言。
说养水:精于饮茶之人,有养水之能。因得佳水太难,如有机缘偶得佳水,或有能力可致佳水,保存日久使之不坏,称为“养水”。其法如用干净石子置于水中,置阴凉处,水可久存。另取“伏龙肝”即灶心土趁热投于水缸中。或取竹木炭烧红投入水中,候凉不取出,水置于阴凉处。此泉水亦可多存时日。更可唏嘘者,为乾隆帝之“水洗”法:他只饮用京西玉泉之水,外出日久,泉水难免变老、变味,于是他用临近之泉水或大江大河之水来“洗”玉泉水。《清稗类钞》云:以大器储水,刻分寸,入他水搅之。搅定,则污浊皆沉淀于下,而上面之水清澈矣。盖他水质重,则下沉,玉泉水轻,故上浮,挹而盛之,不差锱铢。是也不是,姑存此说。
说煎水:有了好水,煎水泡茶亦大有学问。陆羽有煎水一沸、二沸、三沸之论。认为一沸水嫩,三沸正好,而过三沸,则水老而不可用。陆羽是以茶粉为用,故可二沸点,三沸冲。而到了宋代有所不同,如李南金说的用“背二涉三”之法。而南宋时罗大经又主张用嫩汤之法。到了明代又主张用老汤——因时代不同,用茶有茶末、茶叶及茶团之不同,所以取水温度亦有所不同。明朝张源著《茶录》对煎水有独到见解:“汤有三大辨,十五小辨。一曰形辨,二曰声辨,三曰气辨。形为内辨,声为外辨,气为捷辨。如虾眼、蟹眼、鱼眼、连珠皆为萌汤;直至涌沸如腾波鼓浪,水气全消,方是纯熟……”。
用水的温度在现代泡茶更为重要。如:明前、雨前龙井及新碧螺春水温都适宜70℃,而最早最嫩的龙井茶有以冰块泡之,待冰融茶涨,再和以温水,饮之清纯溢香,真能得明前龙井之真味也。而饮陈年普洱之类老茶,不仅需要高温,更好使用煮茶法,久煮味浓,才能得陈韵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