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2011-01-20 00:21:28)
标签:
博爱
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价值观
个人利益
价值观念
杂谈
|
分类:
思想理论
|
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这些总评价和总看法,归根结底,反映了人们对待利益的态度。也就是说,价值观是人们意识到的利益。人们的实际利益具有多样性,人们意识到的利益也具有多样性,因而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具有多样性。在众多利益中,存在两种基本利益,即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同时也存在两种基本价值观念形态,即个人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因而,从利益在价值观中的本质性决定作用来看,在人类价值观体系中对其它价值观起着支配作用,处于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只有两种:一种是个人主义,一种是集体主义
。
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史和思想观念演变历史不难看出,价值观的历史演进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的冲突、博弈,甚至交锋的过程,而且这两种核心价值观,也常常呈现为互相渗透、交互补充的状态。
原始社会,人们为争取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而劳作,实现自然生理意义上的个人需要,既是个人的基本价值观念,也是集体(氏族、部落)的基本的价值观念。在这样的社会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原始统一的。伴随私有制的出现,产生了私有者的利益。这是一种特殊的利益,这种利益基于又超出了自然生理意义上的个人需要,这种需要是对财产的私人占有。而随着私有制的产生和私人利益的出现,个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原始统一也就开始被分裂、对立起来。一方面是个人利益,另一方面是或大或小范围内的公共利益,例如团体的利益、阶级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社会的利益等等。
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分裂、对立,产生了两种基本的价值观念形态:个人主义价值观和集体主义价值观。个人主义是个体利益的观念表现,集体主义是公共利益的观念表现。可以说,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是原始社会解体后到私有制彻底消灭前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两种最基本的价值观,在人类多样复杂、多层次的价值观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在多层次的社会价值观体系中,“自由”、“平等”、“博爱”、“公平”、“民主”、“正义”等等,并不处于核心层,不少是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产生的观念,从价值生成上说,只不过是这两种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表现形式,或是由这两者衍生而来的概念。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