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文学史忽略杨绛?

(2011-01-14 00:20:55)
标签:

文化

杨绛

文学史

创作

论争

分类: 散文随笔

 

  从杨绛涉足文坛开始,她坚持写作时心灵的自由表达,既不诉诸个人功利,也没有文学启蒙的救世主情结,而是抒发自我、关注个体,坚持知识分子的独立姿态,与文学的时代潮流始终保持距离。这种创作态度代表着一类知识分子清高孤傲和明哲保身的价值取向,倾向于以文自娱或以文养身的贵族气,这类知识分子往往容易为主流话语所遮蔽。

 另一方面,文学史常围绕文学社团、创作流派或文艺论争来编纂,以此为单个作家定位。作家若依附于某个流派或团体,相对较容易在文学史中占据一定位置。但杨绛始终坚持独立的创作姿态,游离于宗派论争之外,文学史一度忽略杨绛的创作并不奇怪。

 五四新文学传统开创以来,文学创作从启蒙精神和人的个性发扬出发,却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带有匡时救世的现实急迫性。杨绛的创作相反,与当下总是保持着距离,远离时代主潮,表现出了清醒自持、不为世事左右的高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