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年朝外大街

(2010-12-27 23:49:29)
标签:

朝阳门

京杭大运河

朝外大街

通州

通惠河

杂谈

分类: 东西南北
http://bjrb.bjd.com.cn/res/1/1/2010-12/27/15/res07_attpic_brief.jpg
                            朝外大街旧照

  明朝在北京建都后,皇城东墙东移,从运河南来的船只不能进入城内,大运河的终点码头从积水潭移至大通桥下(东便门外),并从护城河往北至朝阳门卸船,所以朝阳门又称粮门,在其城楼北侧,当年还镶嵌有一方石刻,上面刻了一个谷穗。京杭大运河在通州以南,称为“外河”,河道较宽,通州以北的通惠河,称为“内河”,河道窄,而且落差较大,民间有“朝阳门门墩与通州塔尖等高的说法”,所以,从通州至北京,要通过五道闸口,行船速度很慢,甚至塞船。故多“舍舟登陆”。

 清雍正七年(一七二九)朝廷播出“币金三十四万三千四百八十四两有奇”,历时近一年,“起洼为高,修建石路,计长五千五百八十八丈有奇,宽二丈,两旁土路宽一丈五尺”。在二百多年以前,这也算是一条高等级公路,当时成了京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此朝阳门成了从南方各省运来各种货物的集散地,同时从水路进京的南方客人以及从海上来的“洋人”,也是从这里进京。这条当时北京最长的石条路,成了当时国家的“国门孔道”。

  遥想当年,人们从通州弁舟登岸,或骑马,或乘带蓬骡车,驰骋在平坦的石条路上,很快就到了东大桥,进入繁华的商业区,道路两旁店铺鳞次栉比,热闹非凡,接着,东岳庙的两座过街牌楼首先映入眼帘,再往前走,就是高大巍峨的朝阳门城楼,一派皇都帝京的辉煌景象扑面而来。人们走过这三里长的商业街,把粮食运进朝阳门内南小街禄米仓后,一般要到城外休息,因为住在城外晚来早走方便,不受夜间关闭城门的限制。

 在日坛路口,有朝外市场,有景升戏院,民间艺人云集于此,锣鼓丝弦之声不绝于耳,我曾在朝外市场听过琴书泰斗关学曾先生演的北京琴书,这里还有卖估衣的,卖日用百货的,卖小吃的,豆汁黑,切糕张,肉脯徐等都很有名,故朝外市场有“二天桥”之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肉脯徐的打卤面,它采用人工抻面,肉汤打卤,每碗面条里都有几片五花肉,再浇上些蒜汁,很有特色,它的顾客既有劳动者,也有上层人士,直到它消失几十年后,老人们提起来还津津乐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