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探源
(2010-12-10 19:49:41)
标签:
日本平城京平城宫《万叶集》《古事记》杂谈 |
分类: 东西南北 |
|
有人说,奈良传承了古代日本的“心灵”,是日本历史、文化、精神的起源地。1300年前,日本元明天皇将都城迁至平城,即今天的奈良,日本历史上真正意义的第一座首都“平城京”由此诞生,太平盛世“奈良时代”也由此开启。为纪念平城迁都1300周年,日本政府在平城京遗址上复建了当年的宫殿,其中的主殿“大极典”于今年4月修葺完毕,秋天,“平城迁都1300周年纪念庆典”就在这里举行。
从奈良车站前往平城宫遗址的路上,司机告诉我,那里曾是一望无际的荒地,是孩子们玩耍的乐园,巍然矗立的平城宫“大极殿”正殿,刚刚复原建成。
公元6世纪中期,日本城市的雏形在奈良的飞鸟地区开始形成。经过藤原京都城时期后,公元710年诞生平城京。它模仿唐代长安建造,南北宽约5公里,东西长约6公里,是缩小的长安城。京城中轴线北端建有约1平方公里的“平城宫”,正门名为朱雀门,大殿名为“大极殿”,却不是紫禁城中的“太极殿”。我一直在想,是不是遣唐使漂洋过海、屡经波折后,将“太极殿”误传为“大极殿”呢?这是平城宫最重要的部分,天皇即位,新年朝拜仪式等都在这里举行。“大极殿”2002年开始复原,9年后竣工。红柱碧瓦,具有浓郁的唐代建筑风格。
在纪念庆典上,我仿佛看到了已远去千年的长安气象和1300年前中日文化交流的繁荣盛景。日本“天平乐府”乐团演奏了在敦煌发现的唐代乐谱,而南都乐所的乐人演奏的竟是相传唐太宗所作的以五音配以仁义礼智信五常的“五常乐”。据说,宫廷雅乐乐谱在中国早已失传,而在韩国、日本尚有保存。日本南都乐所便继承了自古以来的雅乐,使用筚篥、笙等中国古老乐器和横笛等从西域传入的乐器进行演奏。
被广为咏叹的古都奈良,当年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方今平城之地,四禽叶图,三山作镇,龟筮并从,宜建都邑”,这出自元明天皇的迁都诏书,用汉字写就。虽然我听不懂现场朗诵的古代日语,但是古汉语成了我心领神会的钥匙。
从公元710年平城京诞生,到公元784年迁都至长冈京,70余年间,这里始终是日本的政治中心,这段时间也恰恰是中国的盛唐时期。遣唐使让日本人获得了直接接触唐代文化的机会,大唐盛世的精华被带入日本,奈良时代成为日本全面吸收唐代文化和制度的时代,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日本书纪》等都是这时的文化宝藏,最早的和歌集《万叶集》也诞生于此。
平城京是日本广泛吸收以中国为代表的欧亚大陆文明的成果。当年她作为日本最为开放的都市,集纳了盛唐和经丝绸之路传来的璀璨文明,奠定了日本文化的根基。成为各国文化兼容并包的典范。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方可繁盛之理,古今亦同。千年之前,遣唐使尚需跨越茫茫大海,去触摸盛唐灿烂文化与先进的科技知识。而今,发达的交通与资讯使得各国间的交流变得前所未有的快捷便利。在历史老人的注目下,绵延两千年的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当可在彼此包容、相互感动的情景下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
庆典上,中日韩三国小学生分别用各自的母语朗诵《平城迁都1300周年宣言》,当稚嫩的童音传递三国人民愿以勇气和希望开拓东亚文明新篇章的心声时,我的思绪也随之在历史的长空中飞翔……(崔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