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此质疑,不要也罢

(2010-12-06 23:16:00)
标签:

中国

《背影》

愚公移山

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近年来,教科书批判热层出不穷,而首当其冲的是语文和历史课本。

    在任何一个民族国家,语文和历史教科书,都担负着叙述民族国家起源、建构核心价值的重任。这并非说教科书就不能反思、不用修改,因为时代在变,观念在变。事实上,从2001年教材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后,各地教材内容与时俱进,百花齐放。这之中,也有不少为了改而改,三五年就一大改,唯恐背上“保守”之名,却让不少师生无所适从。其实,保持教材适当的稳定性,与教材改革,同等重要。

  而且,任何一本教材,难免都有其局限性。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数学课本中,不少与计算新中国成立前地主如何剥削人民有关。再比如,有人指出一些历史课本中,历代皇帝长得差不多,不过是同一头像,换了不同的服饰罢了。这些自然都需要更新、修订。

  但有一些批评,往往啼笑皆非,甚至别有用心。比如,有的认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太暴力太血腥,与法制社会背道而驰,该撤;有的认为朱自清《背影》中,父亲翻越栏杆送桔子,违反了交通规则,该撤;有的认为《愚公移山》中愚公太蠢了,为什么不绕过去呢?有的认为陶渊明是个不称职的男人,老婆孩子都饿着,还死要面子“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之中,固然反映了思想的多元化,但通过所谓一些专家之口和媒体广为传播之后,则流毒匪浅。

  这些观点不仅丧失了历史固有之同情,而且沦落为庸俗的求证主义、批判主义,瓦解着中华民族反抗精神、独立精神、奋斗精神、亲情伦理等诸多方面的根基。按此逻辑,不少文学和历史,都可以顺理成章地被颠覆:比如李白就是个骗子,谁的白发,能有三千丈呢?

  如此质疑,不要也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