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谷建芬的“失败”说

(2010-11-26 07:15:33)
标签:

谷建芬

烛光里的妈妈

那就是我

郑板桥

苦心孤诣

杂谈

分类: 老年天地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2010-11/26/07/hwbmlb26b008_b.jpg

                                           谷建芬

 

  著名作曲家谷建芬曾坦言,我90%都是失败之作。谷建芬的“失败”说并非矫情,她还由此深入剖析了“失败”缘由,即“主要原因是雷同,缺少创新”。她决不容忍自己的作品有雷同处,也绝不重复别人唱过的歌,为此而“毙掉”大量辛辛苦苦写出的作品。谷建芬压在自己手里的音乐作品也不少,因为觉得还没有写出自己的应有水平,谁来索要都不给,出多大价钱买也不卖。

  诗人郑板桥也是这样的人,他的书斋有副名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特别提倡诗要“自出手眼,自树脊骨”,坚决反对雷同、沿袭。他的诗作很多,但留下来的却很少,因为他在整理诗稿时,把那些雷同、平庸之作统统烧掉,还自记其事“板桥居士重饶舌,诗到烦人并火之”。并在序中写道:“板桥诗刻止于此矣,死后如有托名翻版,将平日无聊应酬之作,改窜滥入,吾必为厉鬼以击其脑!”然后把诗与序一并付梓。

  国学大师陈寅恪,不仅在创作上力戒雷同,每有新意,而且在讲课时也决不重复自己、重复别人,往往与众不同。他曾言:“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因而,他上课的教室总是坐得满满的,一半是学生,一半是慕名而来的老师,就连朱自清、冯友兰、吴宓那样的名教授也一堂不漏地听他上课,人称他是“教授中的教授”。

  对雷同疾恶如仇,势不两立,对创新心向往之,追求不已,是所有成功的文化人的共同特点。他们既不姑息雷同自己,更不屑于雷同别人,永远都在苦心孤诣地探索,殚精竭虑地构思,出自他们之手的作品数量可能不多,但肯定都是精品,都是心血结晶,都有不同凡响之处。正因为如此,谷建芬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唱遍祖国大江南北,《那就是我》、《烛光里的妈妈》、《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的祖国》等名曲,成为一个时代的音乐象征。郑板桥的诗作,则别有洞天,独辟蹊径,至今仍是人们吟诵的名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