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峡
(2010-11-24 23:08:39)
标签:
大禹治水八里峡黄河三峡小浪底犀牛望月杂谈 |
分类: 东西南北 |
|
桀骜不驯的黄河,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奔腾而下,一路浩浩荡荡、推涛作浪,到了小浪底却迥然有异,换了模样,变得温柔婉约起来,变得清丽妩媚起来。
说到小浪底,不能不说大禹治水。大禹治水到“丹阳”,见“丹阳”南、北、西三面是山,黄河流此阻滞不畅,两岸田园淹没,村舍倒塌,人畜漂没在洪流中。大禹忧心如焚,组织劳力凿开西山,让黄河水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丹阳”让大禹悲喜交加,铭诸肺腑。后来,大禹将“丹阳”之地赐名为“小浪底”,小浪底至此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小浪底有座神鳌山,山上有一株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古柏。古柏身粗二抱,郁郁葱葱。传说这棵古柏是大禹治水莅临此地所植,明代嘉靖年间被雷殛,随后又神奇复生,枝繁叶茂。旧时当地百姓将古柏称为神树,祈福不断。然而,并没有求得黄河的安澜,横行无忌的黄河依旧泛滥成灾,水患不断。
千百年来,历代王朝为征服黄河,耗尽银两,堵堵疏疏、疏疏堵堵,方法用尽,却无法从根本上治理水害。直到今天,气贯长虹的当代“大禹”,用自己的智慧和胆量,采用以堵为主,疏堵结合的办法,真正使“悬河不悬,黄河不黄”变成了现实。
游船驶进号称“万里黄河第一峡”的八里峡,两岸怪石嶙峋,形销骨立,山、水、崖用自己卓尔不群的风格勾勒出天然巧趣。八里峡的魅力,不单单是旖旎迷人的自然山水,而是附着在自然山水里的历史故事。鲧山禹斧、犀牛望月、孟良活地、京娘化凤、石人顶石山、章公背章婆等景观里的历史故事,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八里峡不但熠熠生辉,而且充满传奇的色彩。蓄水前的八里峡,水流湍急,沿河有滚锅碛、盘马碛、硬石窝、乱滩花、夫人躔等急流险滩,航运不便;蓄水后的八里峡,河水坦荡如砥,碧绿如镜,青山、云影肆意地写意在水中,船行到此,仿佛驶进了梦幻的世界里。
龙凤峡峡长7.5公里,南北走向,曲曲弯弯,古称“九龙湾”,与峡内凤凰台相对,故名龙凤峡。龙凤峡分别由皇冠岛、情侣岛、相思瀑、龙凤潭、秋雨池、桃花洞、双龙瀑、同心树、凤凰台、吴家寨、卢家寨、兄弟岗、姊妹峰等景点组成,这些风格各异、相映成趣的景观,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述说着昔日的风花雪月和儿女情长。峡尾有宋时普救寺遗址,流传千年的《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此峡又有“爱情峡”之说。
群峰竞秀的孤山峡,长6公里,峡谷蜿蜒逶迤,山势跌宕起伏。峡内有犀牛望月、旗杆山、双轿峰、玉玺石、石狮守门,还有黄河大佛、孟良寨、焦赞坪、神仙洞、八角山、老禹洼、清河渡、翠屏峰、玄天洞、夫子堂、祖师庙、老君洞、娘娘洞等众多景观,真可谓三步一景,五步一观,为中原地区精典峡谷。
船驶离黄河三峡,眼前迷蒙恍惚起来,山和水,景和物,都变得飘飘渺渺、模模糊糊。尽管黄河三峡在我的顾盼中渐行渐去、转瞬即逝,但记忆的刻刀早已将那一幅幅精粹的山水画面雕刻在我的心底里,永远也拂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