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梅老翁
竹梅老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3,826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误解的孔子

(2010-11-21 07:41:45)
标签:

孔子

鲁国

政务院

季氏

《尚书》

杂谈

分类: 旧事窗

 


 


    孔子大约在20岁时就已经开始“仕”——也就是做官了。

    孔子去季氏家里做家臣。家臣就是官。因为,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大夫有家,这个“家”,不是我们今天的人人有家的“家”,而是指一个世袭了很多特权和政治地位的“家族”。从某种意义上说,“家”就是“官府”,季氏当时是执政,他的“家”,就相当于鲁国的“政务院”,阳货这样的首席家臣,实际上就是“政务院办公厅主任”。那么,孔子去季氏“家”做“家臣”,也就相当于去鲁国的政务院做公务员了。

    孔子在季氏的政务院至少做了两任官:委吏和乘田,一直到30岁左右。按说,孔子在政务院做了十年官,要政绩有政绩,要资历有资历,要人缘有人缘,等待他的,就是升迁。可就是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十五岁就“志于学”的他,为了自己的“学”,也为了辅助别人的学,为了自己“明明德”,也为了“亲民”(朱熹解释为新民——也就是教导人民),他突然辞职,租几间民房,招几个学生,做私立学校的校长兼老师了。

    放弃高官厚禄,去从事私人教育,我们见过这样的“官迷”吗?从此以后,一直到50岁,20多年的时间里,孔子就安心地在他的学校里,和学生们一起,琢磨“小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切磋“大六艺”,诗书易礼乐春秋;讨论仁、义、政治,讨论成人、君子、小人,讨论出处穷通。心无旁骛,任时光流逝,青春不再,暮年到来。我们见过这样的官迷吗?

    此时,鲁国的政治状况愈加令人担忧:一天天衰落下去的国运,强敌环伺;一天天混乱下去的政局,贼臣弄权。这时,孔子出山,挽救国家,已成朝野的一致吁求。于是,有贵族责怪孔子:“子奚不为政?”——你为什么不出来从政?孔子一笑,说:“《尚书》上讲:‘孝呀,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把这种风气推广到政治上去’,这也就是从事政治呀,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从事政治呢?”

    甚至,最为可笑的一幕出现了:那个曾经把17岁的孔子从季氏家宴中赶出来的阳货,此时挟持了鲁定公、季桓子,从而把持了鲁国大权,他也逼着孔子出来做官,还上演了一出“送礼逼人回访”,威逼孔子做官的活报剧。

    阳货倒台后,鲁国经历了巨大的政治动荡,急需有人来收拾残局,收拾人心。这时,孔子出山了。从51岁到55岁,四年时间,孔子从乡长做起,一直做到司法部长,公安部长,最后,甚至被季桓子任命为他的助手,相当于政务院副总理。在那样的时代,在鲁国这样特殊的国情下,这已经是士人做官的顶点了。

    可是,就在官运如此亨通之时,孔子又不干了!他离开鲁国,以五十五岁的高龄,坐木轮车,走坎坷路,周游列国去了。14年间,他去了7个国家。又有人说,孔子是去找官做。这在逻辑上就不成立:如果要找官做,他何必离开鲁国?在鲁国他不是做得好好的吗?有这样不会做官的“官迷”吗?

    他周游列国14年,按他的资历和能力,要做官,也唾手可得。为什么不做?还是一个原因:他是原则第一,正如他自己所说:“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这样的人,如何能混迹于官场,又如何能是一个官迷!

    孔子“君子不器”的主张,就是对传统儒和士的否定,是新兴儒和士的道德宣言。钱穆先生亦指出:“惟自孔子以后,而儒业始大变……惟孔子欲其弟子为道义儒,勿仅为职业儒。”

    所以,孔子不但不是“读书做官”传统的开创者,恰恰相反,是“士”而“仕”传统的终结者。无论是“学而优则仕”还是“仕而优则学”,士的核心使命和定位都是“学”,而不再是做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漫话圆明园
后一篇:徽州贡菊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