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经典
(2010-11-09 23:57:49)
标签:
中国《论语》《弟子规》《三字经》什么是启蒙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康德在《什么是启蒙》中讲道,启蒙就是人类脱离不经别人引导就不能运用自己理智的那种不成熟状态。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智慧,这就是启蒙的座右铭。
说得好极了,于是被尊为经典;中国历史上也产生了不少经典,从春秋战国时尊奉的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到后来的童子功《三字经》、《弟子规》,士人必修课四书五经,选修课前秦诸子、列朝正史。似乎就没有哪位圣人说过这样的话: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智慧。
我们的传统往往给人这样的印象:要把经典装进脑子里,要熟读成诵,然后倒背如流,似乎不如此便称不上有学问,不配作读书人。
在读书致士的年代,人们爱的究竟是书,还是书中的千钟粟、黄金屋和颜如玉?此外,所谓经典中的那些伦理观念全都适于这个社会吗?
近几年来,传统文化复归呼声渐高,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回归传统经典,相对于那些否定知识、割裂传统的时代,这的确是一种有益的修复。然而那种无限拔高传统经典奉为圣经的盲目功利主义也随之风行,其典型做法是不辨析、不思考,似乎背了经典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其背后的逻辑则是忽视人运用自己理智的能力。
其实,经典不正像
因此读《论语》时我们不妨也读读老庄、王阳明和李贽,读老祖宗的经典也不忘域外名篇。杜甫诗云“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好就好在“别裁”和“多师”,至少它让人勇于运用自己的智慧,选择属于自己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