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何谓“君子”?

(2010-10-25 23:55:06)
标签:

孔子

论语·公冶长

论语·卫灵公

论语·宪问

南宫适

杂谈

分类: 知识窗

    所谓“君子”,从字面上看,由“君”和“子”两个单字组成。

    “君”,按《说文解字》:“君,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古文象君坐形。”段玉裁注云:“尹,治也”;下面的“口”,表示发布命令。因此,“君”的本义应为发号施令的统治者,包括“国君”以及“家君”等。

    “子”,在古代是对男子的尊称。其本义是“初生”,故后来借用为阳气初生时的时间单位——“子时”。“子”后来也泛指后代,包括儿子、子女和子孙等。

    “君子”合起来指“君”的后代,当时是一种尊称,意为居于社会上层的贵族阶层成员,突出的是其“位”,是当时的“在位者”即统治阶层成员的通称。

    孔子的贡献,在于对“君子”内涵进行了重新的界定,使之成为既有地位又有品位的专业管理者。孔子主张:“君子谋道不谋食。耕者,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因此,当他的学生樊迟请求学种庄稼,孔子回答说:“我不如老农民。”樊迟又请求学种蔬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

    那么,居于上位的“君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位呢?据《论语·宪问》记载: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孔子这里在对南宫适的称赞中,明确把“君子”与“尚德”联系起来。“君子”者必“尚德”,“尚德”者必“君子”,“尚德”就是君子应该具备的内在本质,应该拥有的高尚品位。

     因此,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必须具备“尚德”的品格,做到“德位一致”,这就是孔子界定的新型“君子”。萧公权先生指出:“(君子)旧义倾向于就位以修德,孔子则侧重修德以取位”。

     在《论语》中,孔子提出了四个可以称之为“君子”的榜样。第一个是尚德遵道的南宫适(南容):“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参见《论语·公冶长》)第二个是推行道德教化的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论语·公冶长》)第三个是实行德政的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论语·公冶长》)第四个是遵道而行的蘧伯玉:“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在这四位被孔子所敬重的“君子”中,前两位是孔子的学生,属于“修德以取位”的一类;后两位则是在位的官员,属于“就位以修德”的一类。这些人,为孔子所致力于培养的“君子”的目标,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典型。

    至此,我们可以归纳孔子对“君子”概念的创新及其价值所在:第一,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其基本含义是有位有德的管理者。第二,孔子把“尚德”引进“君子”的内涵,打破了传统贵族依赖宗法血缘关系对国家管理职位的垄断,为平民参政大开方便之门,是孔子的伟大创建。第三,孔子所界定的“君子”,具有两重属性:一方面,“君子”是社会的管理者,必须承担起社会管理的职责;另一方面,“君子”又是理想人格的化身,应该成为社会大众的道德楷模。今天,我们在用“君子”人格进行道德建设的同时,适当回归“君子”的原本内涵,特别是其中的第一重属性,这对于提升社会管理者的道德水准,建设更高水平的现代政治文明,依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关于夜郎古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