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会稽山大禹陵

(2010-10-14 06:46:19)
标签:

会稽

大禹陵

大禹治水

禹陵村

大禹庙

杂谈

分类: 东西南北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2010-10/14/08/hwblya14bb001.jpg

                                          大禹庙全景

 

  在绍兴会稽山,大禹庙黄色的殿宇、朱红的墙壁在山间绿树中若隐若现,屋群高低错落,各抱地势,气度不凡。

  相传4000多年前,神州大地水洋洋而泛滥。大禹受命治水,历尽艰辛,终于遏制住了洪水之患。后来,“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禹陵为大禹之葬地,以山为陵。明洪武年间,即被钦定为全国该祭36座王陵之一。

  大禹陵是一处合陵、祠、庙于一体的古建筑群,右侧有一个八角重檐石亭,上刻“咸若古亭”四字,俗称鼓乐亭,传为祀禹奏乐之所。亭旁有近年新建的“碑廊”,内立秦始皇东巡会稽时命丞相李斯撰写的《会稽刻石》等珍贵碑碣。

  经禹陵广场,跨过禹贡桥,举目便见大禹陵牌坊与大禹陵碑,牌坊前有一横卧的青铜柱,名龙杠。龙杠两侧各有一柱,名拴马桩。旧时凡进入陵区拜谒者,从帝王到百姓,须在此下马、下轿,步行入内,以示对大禹的尊崇。  

  甬道两侧古柏夹峙、庄严幽深。高大肃穆的大禹陵碑上书三个鲜红大字“大禹陵”,此三字系明嘉靖十九年(1540)绍兴知府南大吉楷书并勒石,豪放而雄浑,有顶天立地之气概。漆以朱红,耀眼夺目。碑前的两棵百年盘槐,夏天碧绿葱茏,冬季虬枝如铁。碑后是禹王山,相传大禹即葬于此。移步前行即到禹庙,这是大禹陵区的主要建筑之一,始创于禹的儿子启,是我国历史上最悠久的祭祀、供奉大禹的庙宇。背依会稽之苍翠,面呈越中大地灵秀之气,庙宇更见雄伟壮观之气象。在禹祠的左侧有一井,名曰“禹井”,相传为禹所凿。有亭名“禹井亭”,其楹联云:“德泽被万方,轨范昭百代”。意为中华大地的人民都得到了大禹的恩惠,他为民忘私、不屈不挠的种种美好品德是人们的楷模,光照后世!

  司马迁《史记夏本记》载:“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从史书记载来看,有关大禹的五件大事都发生在绍兴。

    一是禹禅会稽。大禹在会稽山会诸侯,共同祭祀会稽山,从而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权。

    二是禹疏了溪。在绍兴有许多大禹治水的传说,而最有名的当推“禹疏了溪”,了溪,后称剡溪,为今天曹娥江的上游。

    三是禹会会稽。大禹在会稽山会诸侯,祭诸神,明君位,示一体,创建中国第一王朝夏朝。

    四是禹娶会稽。大禹与涂山氏的结合,应是在禹“禅会稽”之时之地。

    五是禹葬会稽。大禹死后葬在会稽。

  绍兴是大禹的主要活动地,在绍兴还有不少地名与大禹有关,比如夏履桥,相传大禹治水经过这里,他的一只鞋被洪水冲走,老百姓为了纪念大禹治水的功绩,在他失履的地方造了一座桥,即取名“夏履桥”。

  在百姓心目中,大禹是伟大的治水英雄,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立国始祖,他在治水中不畏艰险、身先士卒、公而忘私、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伟大品格,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同时也为他赢得了后世子孙的崇敬和传颂。

  大禹死后葬会稽,即开始有了守禹陵、奉禹祀的活动,以后历时千年,承传不绝。最早的祭禹可追溯到公元前2059年左右夏启首创的祭禹祀典,到现代尤其从1995年以来,绍兴市每年到农历三月大禹祭日前后都会举行祭祀活动。如今绍兴公祭大禹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被列为“国祭”。

  走访过陵园附近的守陵村,那里居住着世代为大禹守陵的人。

  据史料记载,4000多年前,大禹的第六世孙少康,派庶子无余到会稽守祭大禹陵墓,建祠定居成“禹陵村”。这里居住的村民多为姒姓,他们是大禹的后代,世世代代在此守陵,该村由此被称为“天下第一村”。

  截至2000年,姒氏族人为700多人,分布在全国18个省、自治区、市及海外,禹陵村姒氏成为我国极其少见的千年不变其姓、不易其址的古老家族,引起了人类学研究者的关注,被中科院的课题组作为研究华夏人类起源与发展的对象。

  绍兴的这个禹陵村聚集着全国最多的姒姓人家,村子原名守陵村,但有人嫌这个名字不好,于是改名为禹陵村。目前,这里的姒姓已传至145代。

  今年58岁的姒张富是姒氏第143代子孙,他说:“我是1952年出生的,没有看到解放前的祭禹场面,很早就想以姒族后裔的身份做一次家族式的祭祀。”他的愿望几年前得以实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