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梅老翁
竹梅老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8,609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化贵在创新

(2010-10-12 21:44:00)
标签:

新都

首创

创造

进行

《大学》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文化贵在创新。只有不断地追求并实现创新,才是文化的魅力之源。

  创新,不仅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而且更是一项亟须加以改进的工作。因为它直接关系着文化创新的成败与文化效能的优劣,是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所在。

  任何文化,都应当是对人的情感、精神和思想的艺术表达,也都应当是对人生和社会的形象化审美观照。既然如此,它当然是要追求形式美,追求表达方法和实现路径的艺术化了。这种追求的本质和过程,就是创新。

  在文化创新的进行中,虽说首先是观念和认识上的变革,但当这种“形而上”的变革完成之后,思想和艺术上的变革也便自然会逐渐跃升到主体地位,并成为创新实践的机锋与主潮。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对创新具有调控和驭制功能的美学原理与意识原则,也即创新自身的内在规律性,它们是:首创原则、承续原则、思想原则、美学原则、不可逆和个性化原则等。

  首创原则,即是在文化创造、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中所体现出来的原发性和肇始性。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文化在本质上是对“美”的发掘、升华与构立,而文化之“美”又主要是从“新”中体现出来的。在许多时候,“新”的本身就是“美”。而旧的东西、因袭的东西、重复出现的东西,即使十分成熟、十分练达,其所潜在的美质和魅力也定会大打折扣。由于文化是对“美”的创造和传播,所以人们接受和消费文化的过程也便自然会成为审美的过程,而“新”则是审美欲望和审美情趣的最为直接而重要的激发元素,正是“新”在吸引人的注意和拨动人的心旌时,才会使人产生审美的冲动与消费的自觉,从而诱发和引导人们在激动和兴奋中走完文化审美与文化消费的全过程。文化创新的本质与法则

  承续原则,即是在文化创新中对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舶来文化的科学认知、精准选择、有效接纳与天然融汇。这是文化创新中的一个重要契机。因为任何文化创新都不是空穴来风、无中生有,而是或直接或间接、或物化或意化地从以往的文化积累中萌动、生发出来的。文化的创新,大体上有三种类型:一是天纵才情,完全首创;二是在依托、借鉴、参照已有的典范作品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三是对已有艺术定评的作品进行改编,即二度创造。不论是哪一种情况,事实上都存在着对文化传统的承续问题。因为即使是完全首创,那也是需要借重于文化传统的熏陶、培育、氤氲和启发的。离开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和经典文化的环境、氛围与土壤,任何文化创造都不会发生。至于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特别是第三种情况,当然就更需要遵循文化创新的承续原则了,即:忠于原作,改弦更张;提升原作,再赋新韵。

  思想原则,即是在文化创新中对思想性和精神性的涵蕴与追求,特别是对思想导向和精神价值的肯定与崇尚。文为体,意犹帅;辞为形,思犹魂。文化创新不论用什么方法、走何种路径,都应当把思想引导和精神提升放在首位,都必须充分赋予作品以思想养分与精神内蕴。只有这样,创新才会有血色,有活力,有光彩,有意义。否则,无论作品的形骸多么光鲜,都不会产生内在的激情与感人的力量。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具有高度的自觉意识,绝不能把文化创新仅仅止步于对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的刻意玩索上,更不能用争奇骛怪来冒充变革与创新,而是一定要坚持内容第一、思想为纲、精神至上;坚持形式服从和服务于内容,方法为表达思想和体现精神所用。文化产品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要以情愫感染人、以思想引导人、以道德提升人、以精神鼓舞人,并由此而决定了文化创新必须始终把着力点放在追求内容、思想和精神的充实、丰富与崇高上。形式的创新,包括对高新科技手段的运用,都只能是和必须是以内容之需为需,以思想之用为用,以精神之宜为宜

  美学原则也即艺术原则,其核心意蕴就是要强调和凸显文化创新的艺术特质与审美功能。文化创新的又一个着力点,便是必须尽量不露痕迹地把作品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精神追求,巧妙地融化在艺术的表达之中,不仅要与艺术一体化,而且要与艺术同质化,从而在吸引人和感染人的过程中实现对思想和精神的形象化展示,对时代内容和社会诉求的审美化传达。

  不可逆和个性化原则,即是文化创造和文化产品的独立性、特异性、个别性和不可重复性。任何佳尚的文化创造,都应当是黑格尔所说的“这一个”,都应当是“熟悉的陌生人”,而不应是、也不能是似曾相识的“面孔”和司空见惯的庸物。之所以这样,唯因一切文化创造的成果,最终都是要走向人们的精神世界,并通过“人”这个中介而渗透和沉淀在社会生活与时代精神的底蕴之中,而文化成果要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就首先必须具有让人乐于接受的独特魅力,特别是要让人能从其所具有的差异性中获得特殊的精神体验与非同一般的新鲜感。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关键就在于文化创造必须避免类型化,增强典型性,着力于发掘新题材,塑造新形象,凸显新个性。面对一个时期以来的文化创造,特别是网络创作中的类型化趋向,诸如侦探、惊悚、盗墓、悬疑之类的盛行,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赶快踅足转身,从类型化创作走向典型化创造。这是进行文化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同时也是实现文化创新的一个重要任务。因为只有按照典型化的美学原则进行文化创造,才是通向不可逆和个性化的最佳途径,也才是创造文化精品和营构艺术佳作的正确选择。

  《大学》上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其实,人类社会正是在创新精神和创新成果的激励与促动之下,才得以获致不断的进步和长足的发展。而对于作为智慧之渊、道德之酵、思想之燧和精神之器的文化来说,则尤其有恃于从不断的创新中获得不竭的效能与价值。因为创新不仅是文化的生命之腱,而且更是文化的魅力之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亚运·中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