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郑板桥:真气 真意 真趣

(2010-09-26 06:20:46)
标签:

郑板桥

民间疾苦

三绝

穷困潦倒

幽兰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郑板桥一生以小人物自居。虽然只做过知县,却也能在萧萧竹叶里听出民间疾苦声来。后来因为争取灾民的赈款,忤逆上司,遂装病跑回了扬州。临行前他写了一首诗告别潍县的友人: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西风江上作钓竿。

    多年之后,他请人刻了一方印章“七品官耳”作为仕途纪念,在自嘲中也隐隐透出一股得意神色。他在潍县任上给弟弟的信里说: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这样一番古道热肠,只有透过如此朴实亲切的言语才能沁人心脾。他在扬州卖字卖画养家糊口,生活处处捉襟见肘,却时刻不忘故家的一帮穷亲戚,世间温情,有时候就在那一碗热炒米中。

  后人评价郑板桥有三绝,曰画、曰诗、曰书。三绝中又有三真,曰真气、曰真意、曰真趣。一个真字,更多是赞誉他孤高清峻的品格操守。他自己也说:“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乾嘉之际,文人书法大都冲不破赵孟頫、董其昌的森严壁垒,偏偏有郑板桥这样特立独行的人物,以一笔不今不古、非隶非草的“六分半书”异军突起,成为领异标新的典范,后人形象地将他的书法称作“乱石铺街体”。能把真、行、草、隶、篆诸体以楷隶为主,巧妙结合形成一种亦古亦新的书体,秦汉的波磔杂糅着魏晋的法度,貌似懒散地在纸上任意铺排,萧散野逸的别趣充盈在字里行间。词曲家蒋十铨说板桥作字似写兰,实在是解人之语,那横飘竖撇中营造出的万千气象,和他笔下的幽兰一样令人倾倒。

  晚年的郑板桥穷困潦倒,笔下的兰竹却越发清俊挺拔,诗文书法也越发奇气纵横。近年有缘邂逅他的书画,迷恋那种挥洒自如中带出的清华疏旷,更倾慕他的狂放、率性,以出世的心情做着入世的事业,坦坦荡荡地活出个真人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