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当有所畏惧
(2010-09-23 17:28:07)
标签:
杨震昌邑赤兔马《三国演义》方天画戟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有所畏惧能够使人严于律己、谨慎为官、堂堂做人。东汉杨震升任东莱太守,上任途中经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荐举的官员。闻知恩公到来,王密带十斤黄金于夜晚前往馆驿拜访杨震。杨震不受。王密以为他故作客气,说:“夜幕无知者。”杨震来气了,反驳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从此,“四知”便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南宋高宗时的进士王十朋,在46岁那年才中举当官。他把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不欺室”,并将《书不欺室》诗作为座右铭。诗曰:“室明室暗两何疑,方寸长存不可欺。勿谓天高鬼神远,要须先畏自家知。”正因为他“畏鬼神”、“畏自家”,为官十几年,倾心尽力为百姓造福,被当地百姓视为清官、好官、为民之官而念念不忘。
无所畏惧者,
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因有恃无恐而栽跟头,而且会栽得很惨。这其中,《三国演义》中几个人物的命运就很典型。比如何进。东汉末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贵为国舅,又是辅政大臣,可谓权倾天下。这时,有人提醒他宦官张让、段珪等人(即“十常侍”)要谋反。可何进并不以为然,说:“吾掌天下之权,十常侍敢待如何?”
吕布自恃勇武过人,一般人都不放在眼里。他所仰仗者,一是赤兔宝马,一是方天画戟。所以他动不动就会说:“吾有画戟、赤兔马,有何惧哉!”
还有那个“死读兵书”的马谡,把兵书上的“凭高视下,势如破竹”奉为教条,盲目以为只要将兵马“置之死地”,就自然可以“而后生”了。结果,他虽将兵马“直至绝地”,却没能“后生”,而是落得个几乎全军覆没。街亭一失,不但暴露出自己“教条军事家”的面目,也损害了诸葛亮“善于用人”的美名。这是恃书而无恐。
经验证明,与无所畏惧、有恃无恐相伴的,往往是失败;相反,倒是有所敬畏、自知自律常常与成功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