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民金融教育
(2010-09-13 23:48:07)
标签:
美国金融业国民教育体系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杂谈 |
分类: 思想理论 |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到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的健康发展不仅关乎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而且直接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这就对提高国民金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我国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相比,我国国民金融教育发展仍然较为滞后,是金融体系建设的一个“短板”。
加强国民金融教育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金融教育关乎人们的生活。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股票、债券、基金、保险、期货等金融产品逐渐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人们拥有了一定财富,就希望通过金融理财、投资,实现财富增值。只有加强金融教育、提升国民金融素质,才能帮助人们防范金融风险、不断增加财产性收入。其次,金融教育关乎金融业发展。加强金融教育,普及金融知识,有利于改善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业健康快速发展,从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加强金融教育,普及金融知识,能够促进金融产品开发与社会需求的良性互动,拓展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空间。第三,金融教育关乎国家金融安全。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通过加强金融教育提高社会公众对金融风险的认识和警惕,是防范金融危机、维护金融安全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开展了一些金融教育活动,比如编写金融知识普及读物,举办面向社会公众的理财讲座以及送金融知识下乡、进社区等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国民金融教育仍较为滞后,主要表现在:金融教育缺乏明确的战略定位,还没有专门的负责机构;金融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形式较为单一;等等。因此,应从提高国民素质和实现科学发展的战略高度,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尽快建立与复杂的经济环境和多变的金融市场相适应的国民金融教育体系,推动金融知识普及。
加强国民金融教育立法。应考虑将国民金融教育写入法律,明确各有关部门、各类金融中介组织、各社会团体在金融教育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在此基础上,出台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确保国民金融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
将国民金融教育纳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尽快研究制定加强国民金融教育的总体规划,将国民金融教育纳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把学校作为金融教育的重要阵地,对于提高国民的金融知识水平、推进金融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在小学阶段,可以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金融知识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接触金融、了解基本金融知识;在中学阶段,可以逐步增加有关金融知识课程,让学生熟悉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金融现象,树立初步的金融消费、理财和金融安全观念;在大学阶段,可以考虑把金融学有关课程作为各专业必修的公共科目,让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金融知识。
构筑完善的金融教育架构体系。可以建立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相关部委共同参与的国民金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并在省、市、县建立相应的机制。同时,还可以组织各金融机构成立国民金融教育基金,为开展金融教育提供稳定和持续的资金支持。
整合各方资源,充分发挥联动效应。由于其对象的广泛性和知识的专业性,国民金融教育需要金融主管部门、教育部门、金融中介机构、新闻媒体、社区组织等各方面通力合作。因此,应整合各类资源,形成系统联动的工作格局,共同提高金融知识教育普及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确立政府部门的主导地位非常重要。这是因为,一方面同政府部门相比,中介机构与公众存在利益竞争关系,其立场也相对不如政府部门客观中立;另一方面提供教育服务是政府的职责,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