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珍视我们的汉字

(2010-09-12 22:10:42)
标签:

中国

汉字

《广州日报》

网络语言

中华民族

杂谈

分类: 散文随笔
 

  8月11的《人民日报》发表《‘提笔忘字’与汉字危机》一文,近一段时间以来,文化媒体多次刊发针对目前国人在电脑等数字技术化时代来临后汉字书写能力乃至汉字艺术正在快速萎缩、退化的现实的评论、报道,指出“提笔忘字”引发的汉字危机,正成为一种令人忧心的文化现象。

  此前,7月19日《广州日报》刊登的《国人进入提笔忘字时代,专家建议保护手写习惯》文化报道中说:您还能熟练默写出“罄竹难书”、“鳞次栉比”、“沆瀣一气”、“鳏寡孤独”……这些成语吗?如今,编辑手机短信、在电脑上打字正在取代汉字复杂的书写方式,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发现,当自己需要写几个字时,竟不知从何下笔……

  大洋网曾做过调查,近43%的人基本用电脑写字。人们眼中的“文字工作者”正在疏远手写文字。网络写手和青年作家自不用说,在高校,几乎所有老师都是利用电脑撰写论文。上班族的日常工作就是,打开电脑,登录MSN、收发邮件,办公中的多数事情都可通过网络、电话或传真解决,需要手写的时候已越来越少。现在,对中小学生来说,字帖学习书写汉字早已让位于奥数、英语的补习课程。大洋网的调查表明,高达80%的受访者有过“提笔忘字”的尴尬,更有近50%的人承认“有些字怎么也想不起来”。民意中国网和北京益派的调查也表明,83%的人曾经“提笔忘字”。

  很多不同阶层的人,正在面临着提笔忘字或者患上“电脑失写症”的困惑,遗忘了汉字的书写方式和艺术,但是,不少的人尤其是网络青年,对网络语言、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却是得心应手。“偶稀饭你酱紫的人”,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这句话的意思或许再熟悉不过,而大部分年纪稍大些的人,恐怕只有目瞪口呆的份。这句网络语言翻译过来就是“我喜欢你这样子的人”。这种用法在网络上早已流行多年,但这只是目前汉语、汉字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面对中国汉字存在的这些危机现象,有的文化批评者说,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记载着中国文化的变迁,中国人的一切情感,都藏匿在小小的方块字中,如今却在电脑和手机的冲击下面临危机,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和手机短信取代,当写日记变为写博客……长此以往,汉字会消亡吗?

  西方一位文化批评家曾经指出:我们在当代图像、印刷品泛滥之下正在失去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种语言的异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的异化现象。观照当下技术生活领域、文化领域、娱乐生活领域乃至新闻生活领域,这位西方文化批评家的深刻洞察,似乎正是对此而说。

  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语言、文字,应该看作是在每一点上与我们的生活互相渗透的东西,与我们时代的心灵和精神具有密切的联系。我们提笔忘字、患上“电脑失写症”,网络语言泛滥,或者是汉字被肆意错改、错用,实际上是反映出了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的现实,我们正在陷入某种精神的贫困。

  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我们所创造的汉字。许久以来,有着泱泱五千年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华民族,从南到北申报了那么多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但似乎却忘掉了最伟大的一项,那就是中国的汉字。汉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它的象形之美、结构之美、意蕴之美、音韵之美,独步世界,举世无双!就拿“人”字来说吧,不过那么两画,却让历代书法大师们写得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意蕴无穷……我们没有理由不珍视我们的汉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