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载:89岁老母被儿子关在门外7天7夜后死亡,走时双目圆睁。
“慈鸟有反哺之恩,羔羊有跪乳之义。”几十年含辛茹苦、身心交瘁,一把屎一把尿,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得到的竟是如此回报!良心何在?人性何在?天理何在?!
弃母致死的孽子陈丙生夫妇,被义愤填膺的村民们告到法庭,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和一年零六个月。其他儿女因为不是直接责任人,均由公安机关给予一定的行政处罚。
事情到此似乎了结,但它在人们心中引发的震撼和思考却远远没有止息……
在我们素以“孝道”著称的礼仪之邦,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代,居然发生这种灭绝人伦之事,对个人、对社会,到底应该有什么样的“醒世”和“警世”作用呢?
母爱,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因为她无私、伟大、淳朴,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已经赋予她太多的诠释与内涵:母爱是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母爱像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母爱是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暧在心里;母爱是一根拐杖,扶持左右,走向希望……
母爱是伟大的,永恒的,也是生动、具体的,人人都能感受得到的。人与人的情况不同,对母爱的感受也不一样,试举几例:
作家老舍说: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学者季羡林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高粱饼子。
北大老校长胡适说: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阎维文演唱的那首广为传唱的歌曲《母亲》中说
:“ 不管你走多远,无论你在干啥, 到什么时候也离不开咱的妈...... 啊,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这朴实的话语和沁人的歌声,引起我们对慈母的亲切回忆和无限思念,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感悟到母爱的内涵和真谛:
母爱是什么?母爱是出自天性、发自内心的真纯之爱,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悄无声息、伴你终生的至亲和至爱!
母爱是什么?是检验一个人的人性多寡、品格高低的天平和尺子,一个连自己的亲生母亲都不热爱的人,能全心全意地热爱国家和人民吗?能剖心沥胆地对待同志和亲朋吗?
母爱是什么?母爱似水,沐浴众生,泽及万物而不争,越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可以惊天地、泣鬼神。谁天良丧尽,人性泯灭,亵渎天伦,虐待父母,迟早会激起众怒,受到道德的鞭笞,社会的唾弃,法律的制裁!
母爱是什么?简言之,就是母亲对儿女的关爱,是母亲对孩子的一种本能的情感投入。
要把国家治理好,不仅要依法治国,还要以德治国。德治的“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在家庭美德中,头一条就是孝敬老人。
子女对父母尽孝,是一种最基本的道德。道德的最高原则是爱祖国、爱人民,而爱父母是爱祖国、爱人民的基础。
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人情淡漠的世风浸染下,让我们珍惜母爱,享受母爱,弘扬母爱,传播母爱,以淳朴而伟大的母爱,唤起人与人之间的传统美德,包括亲朋情,同志爱,赤子心,为构建和谐家庭乃至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