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登封看“地中说”

(2010-09-11 15:41:02)
标签:

武则天

阳城

世界遗产名录

《周礼》

史记·周本纪

杂谈

分类: 东西南北

 

  不久前,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作为文化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登封”, 是由武则天公元696年“登”嵩山、“封”中岳而得名的,那年武则天的年号为“万岁登封(元年)”。不过,“地中”之说却要比武则天早得多。

  “天地之中”一语,不仅是基于登封所在的豫州是《尚书·禹贡》所说九州的中部,那里的嵩山是中国五岳的中岳,更在于中国古代的“地中”理念。

    公元前1000多年周武王建都之初,便有寻求地中的打算。据《周礼·大司徒》记载,当时以测影“求地中”,并以此确立国都选址:“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说的是在夏至这天正午的时候,如果用以测影的八尺立表的影长为一尺五寸,那么立表的地方就是地中)。相传周武王的四弟周公旦测影时,要选的就是这个位置。《史记·周本纪》所载武王“营周,居于雒邑”,就在于这个“雒(洛)邑”与夏代时定都的“阳城”最为临近。据有关考证,古本《竹书纪年》所记的“禹都阳城”,就在现在登封的“告成镇”。而今年新近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周公测景台、郭守敬观星台所在的周公庙就在今天的“告成”。

  虽然在史载里中国最早的王朝——夏王朝一开始把自己的都城选在了阳城,但是研究者仍普遍认为,阳城被认为“地中”还是从周公的立表测影开始的。不仅东汉郑玄、唐代贾公彦等注疏《周礼》时,都一致认定阳城就是周公所测定的地中,后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说道“颍川阳城县”时,也说那就是“周公以土圭测日影处”,直至唐永徽年间(650年-654年)贾公彦疏释《周礼》时也还说“周公度景之处,古迹犹存”。只是今天我们能够见到的周公测景台,已经是唐开元十一年(723年)天文官南宫说奉诏重立的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