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登封看“地中说”
(2010-09-11 15:41:02)
标签:
武则天阳城世界遗产名录《周礼》史记·周本纪杂谈 |
分类: 东西南北 |
不久前,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作为文化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登封”, 是由武则天公元696年“登”嵩山、“封”中岳而得名的,那年武则天的年号为“万岁登封(元年)”。不过,“地中”之说却要比武则天早得多。
“天地之中”一语,不仅是基于登封所在的豫州是《尚书·禹贡》所说九州的中部,那里的嵩山是中国五岳的中岳,更在于中国古代的“地中”理念。
虽然在史载里中国最早的王朝——夏王朝一开始把自己的都城选在了阳城,但是研究者仍普遍认为,阳城被认为“地中”还是从周公的立表测影开始的。不仅东汉郑玄、唐代贾公彦等注疏《周礼》时,都一致认定阳城就是周公所测定的地中,后魏郦道元的《水经注》说道“颍川阳城县”时,也说那就是“周公以土圭测日影处”,直至唐永徽年间(650年-654年)贾公彦疏释《周礼》时也还说“周公度景之处,古迹犹存”。只是今天我们能够见到的周公测景台,已经是唐开元十一年(723年)天文官南宫说奉诏重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