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播出后引起了争议批评
(2010-09-08 14:16:04)
标签:
贮存干果鼻腔疾病《杂诗》节气民谚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播出后引起了争议批评
戚平然
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播出后,引来了观众的热议,争论不少,褒贬不一。种种关于导演、演员、造型、音乐、台词的争议批评之声,一时之间掀起了高潮。
对新版《红楼梦》的争议批评,大体上是这么几个方面:(1)铜钱头太雷人,像舞台妆;(2)演技稚嫩,乳臭未干;(3)新人演员不能胜任角色;(4)旁白太多,太喋喋不休;(5) “忠实原著”只停留在表面上,让人感到遗憾;(6)剧中多处画面阴森恐怖;(7)音乐太吓人,让人后背发凉;(8)好莱坞式的特技镜头以及“凌波微步”式的脚法,让人难以接受。
在新版《红楼梦》里,黛玉 和贾府夫人小姐的前额都一水儿贴上了“铜钱”。她们的发型什么样,曹雪芹在小说里并没有交代,可在电视剧里却无法回避这个问题。不论是1987版的导演王扶林,还是新剧导演李少红,都声称自己“尊重原著”。那么, 对于书里找不到依据的诸如发型等问题,也只能各显神通了。因为有87版黛玉和贾府夫人小姐的的发型在前,新版的铜钱头发型就让观众们难以接受了。
新版《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在气质上输给了87版的邓婕,简直无法跟邓婕相比。87版中陈晓旭一出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林黛玉,新版中蒋梦婕出场不抵一个丫鬟,毫无才女气质。宝玉的扮演者于小彤,出生于1994年,扮演小宝玉时才十三四岁,从长相到眼神都稚气有余而雍容不足,很难找到曹雪芹笔下“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的感觉。加上人们脑海中还保留着对欧阳奋强版宝玉的印象,因此对于小彤饰演的宝玉是很不认可的。可见,新版在主要人物形象塑造上,比起87版来,相差非常之悬殊。
新版《红楼梦》小演员台词僵硬、面部表情过度、对戏做作,不能胜任角色。87版的众演员因为在开拍前经受了四年的培训,真正是做到了人戏合一。相比之下,新版新演员的演技,应该说还是比较差的。87版中的林黛玉有种原著中的仙气,洗尽铅华也不失俏皮可爱,新版中的林黛玉呆头呆脑,完全有悖所谓的忠于原著之说。可以说,这些新人的表演,让人看着总是有点儿不舒心,不想再继续看下去。
新版《红楼梦》用了大量半文言的旁白。不可否认,电视剧的旁白是必要的,对不太熟悉原著的观众理解剧情起着重要的作用。问题是,新剧用的旁白过多,这就带来了不好的效果,让观众有听小说连播之感,而不是在看电视剧。
新版《红楼梦》的情节取舍与安排显见对原著把握不够,透露出了创作思想上的混乱。可以说,它在“忠实原著”方面过多用了表面功夫,传达的向慕传统却未免有些买椟还珠的浮躁心态,尽管也不乏优点与独到之处,却也难免受观众诟病了。而87版虽有受制于时代的缺憾,但它自身的优秀已经造就了在大众心目中的经典位置。它的精雕细刻和流光溢彩都缘于秉承“忠实原著”而来的严谨态度,虽然时代思潮多少局限了这种“忠实”所能达到的高度,但创作态度之严谨保证了这一局限能从其他方面得以弥补。 在这个方面,新版没能实现超越,是怎么也比不上87版的。
新版《红楼梦》配乐,以昆曲风格贯穿始终,这倒是无不可以。问题是,音乐阴森而且怪声怪气,难怪有些观众说,“这配乐真像悬疑片或恐怖剧,太吓人了”。特别是背景乐中时不时穿插的拉长女声“咿”、“咿呀”,让很多人摸不着头脑。这种风格的配乐,无疑将使该剧的收视效果大打折扣。
新版《红楼梦》用了大量的好莱坞大片式的特技镜头,以及所有人“凌波微步”式的脚法,着实让不少的观众惊怪:“这是科幻片吗?”“这附和中国人的欣赏观念吗?”剧中有一段甄士隐怀抱女儿站在桥上,其他人都定格在那里,只有僧道围着他前后左右“快闪”,身形鬼魅令人匪夷所思。黛玉入贾府,一行人也是时而莲步轻移,时而“急行军”。像这样“快闪”、“急行”的镜头,几乎在每集里都出现。难怪观众们抱怨说,“好好走路不行吗?看得我的脑袋都疼!”
总之,从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播出后引起的这些争议批评可以看出,千万人对《红楼梦》原著是有着惊人一致的爱的,对新版《红楼梦》电视剧却是生出了千万种不同的情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