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在古城哭 不愿在“新城”笑
(2010-08-24 22:36:01)
标签:
古建筑大建新城文化遗产两种古城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两年前我去了一片不足百年的旧城“怀古”,拍摄了大量图片,因为那里很快就要“改造”了。两年之后,那里已经是高楼林立,如“雨后春笋”。这样的情景许多国人都在经历着,这样的“怀古”之情许多国人都在感受着。然而,学者与官员的感受不同,百姓与开发商的感受不同。在强大的利益诱惑面前,在辉煌的发展“前景”面前,学者的声音被淹没,百姓的呼唤被淹没,只有强大的开发商与强势的城市指挥者掌握着城市建设的“话语权”,因此才有了随处可见的大大的“拆”字。
不久前,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人民网做“文化遗产:让生活更美好”的演讲中指出,国内一些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存在大拆大建、盲目效仿、浪费资源等八大误区。他说,“在推土机下,很多历史街区被推为平地,很多传统街区被写上大大的‘拆’字。很多传统建筑,本可以继续使用很多年而成为城市珍贵的记忆,今天却被无情地拆毁”。
东方威尼斯,东方夏威夷……然而真正到了威尼斯、夏威夷,绝看不到国内常见的“豆腐渣”建筑和超大范围的强制拆迁。罗马的万神庙、希腊的古建筑告诉人们,那里的人喜欢“发思古之幽情”,喜爱老建筑;在德国法国,这样的古建筑也比比皆是。就是近邻日本,现代化城市布局中,最打动人心的还是那些庭院式房屋。是外国人“老土”,还是国人洋过头了?
中国有的是古建筑,万里长城,名山大川,古寺庙宇,古老城墙……然而现实是,真正古的东西却越来越稀有。即便是老城旧城,也大都要将其装潢一新,将真正的古城墙用仿古的砖瓦“保护”起来。上个世纪90年代初苏州修建干将路,不就是将千年古城拦腰截断,致使其失去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机会吗?!如此将民族瑰宝“化神奇为腐朽”之事,我们见得太多了!
“拆”字之后有两种人在笑,一是房地产开发商,一是政绩“瘾君子”,前者得暴利,后者得官帽,因为尚无妙方能治得了这两种人,因此这种大拆大建的“改造”也难以禁止。
借用一句时髦的话,我们“宁愿在古城里哭,也不愿在新城里笑”。国内具备这种清醒意识的官员实在太少了。眼看着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家当、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快被糟蹋完了的时候,国人还怎能笑得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