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登封“天地之中”入世遗

(2010-08-02 21:36:46)
标签:

宗教

太室阙

观星台

礼制建筑

周公

中国

杂谈

分类: 历史
http://bjrb.bjd.com.cn/res/1/1/2010-08/02/09/res01_attpic_brief.jpg
                                观星台
  
http://bjrb.bjd.com.cn/res/1/1/2010-08/02/09/res05_attpic_brief.jpg
                             少林寺塔林

  北京时间8月1日零时,在巴西利亚举行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是中国的第39处世界遗产。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位于中国河南省嵩山地区。嵩山地区不仅是中国早期王朝的建都之地,而且在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一直处于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区域,它在中华文明起源和民族形成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有8处11项,包括: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少林寺建筑群三处、东汉三阙(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等。

  这组建筑类型之多、规格之高、历时之久、内涵之丰富、影响之深远,为世所罕见。她以古老与博大、凝练与舒展、沧桑与辉煌,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和建筑艺术的瑰丽。

  10大“国保”诠释“天地之中”

  “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天地之中’古建精华,共包括8处11项历史建筑,其中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观星台、嵩岳寺塔是我国首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岳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塔林和初祖庵,也都是‘国保’单位,只有少林寺常住院是‘省保’单位。”登封市文物管理局副局长宫嵩涛介绍说。

  创建于东汉时期的少室阙、启母阙,是我国最古老的国家级礼制建筑;中岳庙与太室阙,是我国古代礼制建筑格局最全面的代表;嵩岳寺塔、少林寺建筑群和会善寺,是不同时期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纪念碑,千余年来,它们影响了大范围的宗教建筑形制。

  受世界遗产委员会的委托,澳大利亚文化遗产专家茱丽叶·拉姆齐评估验收“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经过3天细致入微的考察,她说,“天地之中”的价值无可挑剔,是目前所知最好的人类文化遗产之一。并欣然留言:“‘天地之中’无与伦比。”

  “在考察中我认识了‘中’字,少林寺、观星台、中岳庙、嵩阳书院的碑刻上总是出现这个字。”她说,“这些充分说明了一个民族在人文方面对嵩山‘天地之中’的崇拜和认可。”

  众多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缘何汇聚嵩山?宫嵩涛解释说,根据中国古代天文学理论,登封嵩山是天地的中心,中国早期王朝将这里作为建都之地,以象征皇权神授。据统计,从周武王开始至清代末年,中国历史上有史可查的巡狩、祭祀、封禅嵩山的帝王就有72位。

  他说,以“天地之中”理念为动力,中国古代礼制、天文、儒教、佛教、道教等文化流派均热衷于在嵩山建立核心基地,逐渐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

    在新的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中,我国1号古建“国保”东汉三阙尤其珍贵。此间一些专家呼吁,由于东汉三阙年代久远,属于濒危稀缺文物,应把学术研究放在首位,尽快结束目前的半开放状态,将其封闭保护起来。

  阙又称门观,是我国古代一种标志性的礼制建筑,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礼制思想。东汉三阙,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国家级礼制建筑遗存。

  太室阙是原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也是此次申遗建筑中年代最为古老的,始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它凿石砌成,分东西两阙。阙身的画像内容有马戏、倒立、舞剑、人捉鸱鸮、鲧、楼阁、绞龙穿壁、羊头、熊、玄武、虎、犬逐兔、朱雀等,艺术风格浑朴古拙,气势深沉。

  早在1942年二次大战期间,当时的政府为之建起了专门的保护房。申遗过程中,一些专家和官员认为,保护房太低矮、狭窄,光线不好,应该将其拆除,重建一个现代、豪华的保护房。拆还是不拆?专家们争议很大,最后征求世界遗产专家的意见,最终将保护房保存了下来。                     

  “东汉三阙极为珍贵,三阙身上的200余幅形态夸张、富有浪漫气息的画像,诉说着汉代社会生活的面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郭黛姮说,“在目前保护条件不具备对外开放的情况下,应该封闭保护起来。”

   链 接

  周公测定“天地之中”

  中国古老的宇宙观中,中国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国,而天地中心在中原,中原的核心则在郑州登封。登封是如何成为“天地之中”的呢?

  著名古建筑专家张家泰说,据文献记载,最早在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037年)的时候,周公意欲迁都洛阳,但遇到了各种势力的强烈反对,于是决定测日影定“地中”,为迁都洛阳寻找天象根据。

  周公认为,8尺的圭表,夏至日正午时分在太阳下的影子为1尺5寸,便是“地中”。历经测量,他在登封告成镇找到了“地中”,创立了“天地之中”学说,此后千年,无人质疑。

  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由太史监南宫说仿周公土圭旧制,建成了目前依然保存完好的石圭、石表式的周公测景台。

  距测景台不远的观星台,建于元世祖至元十三年至十六年。郭守敬通过在观星台的实地观测,于至元十七年编制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其精确度与现行公历仅相差26秒,创制时间却早了300年。

  “天地之中”学说,确立了嵩山是天地的中心,中国早期王朝将这里作为建都之地,以象征皇权神授。以“天地之中”理念为动力,中国古代礼制、天文、儒教、佛教、道教等文化流派均热衷于在嵩山建立核心基地,逐渐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