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颜真卿行书

(2010-07-25 06:29:40)
标签:

书法

祭侄文稿

行书

忠义

颜真卿

常山

杂谈

分类: 旧事窗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res/2010-07/25/08/fk725b002_b.jpg

                               祭侄文稿(行书) 颜真卿

 

  古人对于艺术的评赏,素来把“品格”列为头等大事。作者的德行操守,直接决定作品的高下优劣,诗、文、书、画莫不如此。书法一道尤为直截了当,柳公权干脆提出“心正则笔正”,故而忠义节烈之士的只字片纸都被视同珍璧,苟且丧节之人连留下的残笺断楮也要遭后人唾骂。宋朝苏、黄、米、蔡四大书法家,就摒弃了奸臣蔡京而选取书艺稍逊的蔡襄,秦桧的书法固然也修炼到了风流倜傥、自成家数的程度,千古以下却弃如敝屣,无一人效仿。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文人士大夫忠义奋发的情结,造就了延绵不绝的审美风向。

  唐代鲁国公颜真卿,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晚年忠贞凛然以身殉国,壮烈之名早已幻化成为忠义慷慨的精神象征,与岳飞、文天祥等人一起彪炳千秋,光照华夏文明。后人敬重其人更重其书,把他生前所有书作汇刻成帖,称作“忠义堂帖”,以骨气雄健、宽博厚重独步天下的“颜体”书法,成为千古效仿且无法逾越的典范。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李唐王朝遭遇安史之乱,河北诸郡迅速土崩瓦解。颜真卿在平原郡起兵讨叛,被推为义军首领。其从兄常山太守颜杲卿遥相呼应,并计杀安禄山重要党羽,一举夺回要塞土门。命悬一线的李唐江山,顷刻间在颜氏家族的手中得以保全。安禄山闻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杲卿孤军奋战,浴血三日,粮尽矢绝,最终城破被俘。其子颜季明被杀,颜氏家族死者30余人。乾元元年(公元758年)五月,叛乱最终平定,颜真卿命人到常山、洛阳一带寻找杲卿、季明等人遗骸。安葬这些尸骨之际,颜真卿满怀激愤以血泪写成一帧旷世鸿篇,那就是享有“天下第二行书”盛誉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全名《祭侄季明文稿》,麻纸行书,纵28.2厘米、横75.5厘米,23行,每行十一二字不等,共234字。曾经宋代宣和内府秘藏、后为张晏、鲜于枢所得,明代吴廷、清代王鸿绪先后收藏,清高宗时进入内府。此稿历代传承有序,印章题跋班班可循,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堪称镇院之宝。后人对这篇书法的钟爱珍赏,一则是颜鲁公真迹无疑,更因其风神激荡,世所罕见,几有超出王羲之《兰亭序》之势。宋代陈深在题跋中说:“纵笔浩放,一泻千里,时出遒劲,杂以流丽。或若篆籀,或若镌刻,其妙解处,殆出天造。”元代大书法家鲜于枢秘藏此稿数十年,称赞它为“天下行书第二,余家法书第一”。因为有《兰亭序》占了先机,所以《祭侄文稿》不得不屈居第二。

  “曾闻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间气古今三鼎足,杜诗韩文与颜书。”这是清代王文治流传极广的一首论艺诗。王国维先生曾说过:一切文学,吾爱以血书写者。杜诗、韩文、颜书都可以看做是以血写成的巨构,所以千载以下,知音不绝。纵览祭侄文稿通篇,时而如泰山压顶,时而又如轻云书卷,奇伟秀拔难觅踪迹,颜真卿在淋漓挥洒之时,激情澎湃的书法线条与切肤痛楚刹那间融合碰撞,灵光闪耀,人世间最为坦白直率的感情凝注于这200余字之中,此时此刻,一切的法度、规矩都变得毫不重要,一股忠愤激情鸣奏出的雄浑乐章,足可以震烁古今。

  墨痕尤新,音容宛在,历史总能留下些可歌可泣的英雄节烈供后世传颂,历经劫难的《祭侄文稿》更如同有一位神明在冥冥中小心呵护,神奇般地走过了1200余年。道德贯穿肺腑,忠义填满骨髓,颜真卿峨冠博带站在了华夏英烈的最高神阶,他的故事依然流传,他的法帖千万人效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