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江行
(2010-07-24 10:17:04)
标签:
独龙江独龙族江水家庭公社翡翠滇西北杂谈 |
分类: 东西南北 |
滇西北莽莽横断山,并行着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条大江。狭窄的山脉中,它们各自充盈着一条峡谷,同行而不同流。其壮观的地理现象,有若如椽巨笔在莽莽高原一挥而就的“川”字,三川竞流,喧嚣澎湃,声震峡谷,遂构成了世界自然地理的一大奇观盛景。但如果你有机会沿着怒江峡谷北上,翻过云雾缭绕的高黎贡山,你会惊喜地发现,在滇西北苍翠的崇山峻岭中,还流淌着一条清澈如翡翠般的独龙江。它与三条大江并肩而行,默默流淌一段后,便潇洒地将头一甩,越过边境,流向了缅甸。
而在云南境内,独龙江好似一个蒙着面纱的少女,隐身在高黎贡山中,安详地守望着亘古的原始生活。在其流域,蕴藏着丰富的植物王国活标本,沉睡着亿万年的活化石。更诱人的是,在美丽的独龙江畔,聚居着一个古老的民族——独龙族。独龙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至今不足5000的人口较少民族。新中国成立前,独龙族还处于父系社会的家庭公社时期。在封闭的环境中,独龙族过着一种世外桃源般的原始生活。直至上世纪末,才修通了县乡公路。由于地处高海拔,每年12月至翌年6月,大雪封山交通断绝,仍有半年时间与外界处于隔绝状态。
正因为此,原始封闭的独龙族,一直吸引着世人神往的目光。然而交通不便,路途艰苦,又使人们望而却步。一位令人敬佩的省委书记,在其任上徒步跋涉两天,走到了独龙江,从而促成了独龙江公路的修建。还有一位曾在云南战斗工作、对云南怀有特殊情感的老作家冯牧,上世纪70年代来到了独龙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独龙江的风土人情,从而揭开了独龙江神秘面纱的一角。
从昆明出发,整整两天才进入怒江峡谷深处。随着海拔的升高,眼前的景致也发生着变化,视野中仿佛一切都被清水浣洗过,鲜亮而透明。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沁人心脾的青苔气息,令人心清气爽。舒缓层叠的山峦,将线条写意在天边,如起伏波动的五线谱,谱写跳动着天籁之音。行进中不时在山崖、峭壁、峡谷,见到不知生长了多少年的参天大树,个性张扬地伸张着身姿,狷介不群地挺立在天地间。其中有的被雷电所击,停止了生命,却依然以焦褐色的身躯矗立在那里,枯槁的枝干,像一只只高擎着的巨手,昂首天外,尊严地向苍天昭示着永恒。
就在人们对旅程略感疲惫的时候,车子转过一座山,眼前出现了一条绿如翡翠的江水。不用问,那就是独龙江了。只见湍急的江水,奔涌在峡谷间,时隐时现,水若蛟龙,浪如莲花。如此清澈的江水,如今已是难得一见了。沿独龙江车行不久,前面出现了人烟,独龙族的孔当乡到了。这就是乡政府所在地?简陋得超出人们的想象。坡上错落地建有几排木板房,那房子很像是工地的临时建筑。
然而踏上去独龙村寨的路,才知路途艰险超出想象。蜿蜒在大山中的一条小路,由不规则的乱石铺就,车子行驶在上面,颠簸得筛糠一般。车窗外如画的风景,跳动如老电影,连说话都变成了颤音。
世界上每个民族,不管它居于地球的任何角落,处于怎样的生存形态,都拥有自己民族发展的机遇与权利。翡翠般的独龙江,我以为至今还只是向世界透露出一丝诱人的翠色,她期待着智者的发掘,社会的关注,民族的发展。我相信:一旦她释放出灵光,一定会让世人惊羡倾倒的。
告别独龙江时,我写下了这样的观感:恭敬山,礼仪水,穷年忧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