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沧桑重镇今如何
标签:
天下第一关长城博物馆城墙重镇山海关杂谈 |
分类: 东西南北 |
|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2010-06/25/16/hwbhk625c001_b.jpg |
|
从尚书坊远眺复建的迎恩楼 |
|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2010-06/25/16/hwbhk625c002_b.jpg |
|
世界遗产日,孩子们在天下第一关广场描画心中的家乡 |
|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2010-06/25/16/hwbhk625c003_b.jpg |
|
旅游设施日益完善 |
|
|
|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2010-06/25/16/hwbhk625c005_b.jpg |
|
导游小齐介绍书写“天下第一关”匾额的明人萧显 |
|
|
|
|
|
|
上次来山海关是16年前了,那时的山海关在记忆里是两个点——天下第一关城楼和老龙头长城;对古城是什么模样,没有一点印象了。像所有北方明清古城的孑遗一样,力所不及拆毁的,大多让几十年慢慢膨胀起来的杂乱低矮的民居淹没了。城墙刻着万历年号的古砖转岗,为生齿日繁的小城居民稍稍改善一点居住条件做了贡献。扒光了砖,露出夯土墙体的城墙,依墙而建的是形形色色的一用几十年的临时建筑,也许是个羊圈,后来又变成库房,再后来……
山海关关城几乎是重新拾回来的一段历史记忆。这座依长城而建的古代要塞,四面城墙内墙70%损毁,四座城楼仅余其一(镇东楼,就是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关),城中心标志建筑钟鼓楼上世纪50年代被拆毁,历经兵燹水火,寺院衙署几乎悉数毁弃。但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近几十年来,它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建设,明清城市的格局还在;否则的话,也许古城就会永远地湮没在时间的深处了
2003年至今,经过大规模考古发掘和文献考证,在寻常百姓家的下面,数百年前庙堂衙署的夯土地基和青石柱础重见天日;已经消失了几十年的雕梁画栋,也仿佛一夜之间,从古文献和旧照片中脱颖而出,活脱脱地矗立在不久前还是柴米油盐的陋巷柴屋间。
山海关这座曾经几乎消失了的古城,千方百计地在找回自己。
这是个有故事的地方。你侧耳倾听,孟姜女的哭泣隔着2000多年的时空隐约传来;600年前,大将徐达修筑山海关长城,遁逃漠北的北元铁骑再也没能扰搅中原;“冲冠一怒为红颜”,吴三桂忠奸降叛,历史的天平瞬间倾覆;清兵入关,南北对峙、持续了数千年的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冲突戛然而止;西风东渐、虎视眈眈的海洋欺凌羸弱的大陆成为百多年来的新主题,山海关外有六国饭店和八国联军的兵营,记录下那段屈辱的历史;抗日的烽火曾在城头燃起,解放大军也曾从天下第一关下进出……只要你留心倾听,山海关能够告诉你很多很多。
国家兴盛则山海关兴盛,国家衰落则山海关衰落。这6年间,山海关又迎来了一个兴盛时期;不同的是,这次勃兴不是作为边关要塞,不是作为塞上商城,而是作为一个获得重生的古城,变“维藩首善”为以“北京的后花园”著称的休闲度假名城。山海关古城重游,从我记忆里“天下第一关”和“老龙头”两个点,变成了一个立体而严整的平面,古城复活了。
古城要有呼吸,古城要有人气,古城居民的日子要延续下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