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梅老翁
竹梅老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8,609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悠悠井字河

(2010-06-19 07:16:42)
标签:

河工

盐碱地

河道

张謇

井字河

杂谈

分类: 东西南北

 

  在苏北平原,到处可见星罗棋布、纵横交错的河脉,每一块农田的四周都有河道环绕,犹如镶上了一幅幅闪亮的镜框,这就是流传已久的“井字河”。

  近日,目睹一位老大爷率儿女挖沟挑泥,这样的“上河工”场景,已有多年不见了。大爷笑嘻嘻地告诉我:“这种‘条田化’和‘井字河’是清末状元、爱国实业家张謇的杰作,当年他开创‘井字河’,为苏北沿海地区改良盐碱地、排涝灌溉立下了汗马功劳。现在‘井字河’被淤积、污染,我们对不起张謇先生啊!”老大爷的话使我感慨良多。

  “井字河”诞生于1917年,当时,张謇率领6万启东、海门移民来到苏北大丰开垦,建立了“井字河”排灌体系。爱国爱民的前辈们在战乱中不忘兴修水利、开垦种植,不忘善待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这种为民造福的意识,是后人的一面明镜。

  记得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家乡的“井字河”流水潺潺,清澈见底。河两岸绿树成荫,农家傍河而住。每户人家都有自家的水码头,青石板一直铺到水面,村里人淘米、洗菜、吃水都用“井字河”里的水。乡亲们种地干活口渴了,到河边用双手捧水喝,既清凉又解渴。然而,如今的“井字河”由于多年没有疏浚、清淤,河边垃圾铺天盖地,加之工业废水污染,河面漂浮物到处可见,严重污染了河道环境,已威胁到人们的生存环境。

  为了治理“井字河”,一些地方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井字河”进行疏浚、清淤,受到百姓称道。我想,倘若张謇在世,会很高兴。“吃水不忘掘井人”,面对“井字河”,想想当年张謇组织开挖“井字河”的艰辛,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要有为民造福的情怀。张謇当时主要从事的是兴办实业和教育,但他不忘“民务”,在苏北沿海地区率民垦荒、开河,改善环境,改良土壤,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宗旨。

  其次,要有不图虚名的精神。谁都知道,在盐碱地上开挖星罗棋布的“井字河”,是一项巨大工程,没有艰苦的付出,是难以办到的。张謇不图眼前的“轰动效应”,只求为民留下实实在在的业绩,体现了他的长远眼光和务实精神。

  再次,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张謇当年的决策是经过认真调查、科学论证的。我们今天疏浚、清理、保护“井字河”,也应有科学严谨的态度。要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依靠群众,发扬当年“上河工”的精神,坚持年年疏浚、清淤,切实保护“井字河”,让乡村的河道更美、水系更畅、河水更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快乐人生
后一篇:鸡尾酒会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