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才强国的三个衡量标准

(2010-06-09 17:01:00)
标签:

人才强国

人才资源

资源总量

统计专家

中国

杂谈

分类: 思想理论
 

 

 

  人才强国战略内涵丰富,但其核心要求集中起来主要有两层意思:第一,中国必须依靠人才强国,实现现代化;第二,中国应该也能够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建成人才强国。

  把中国建成世界人才强国,可行性有多大?专家们普遍认为,判断一个国家是不是人才强国,应从规模、素质、效能3个方面来衡量。

  一看人才规模。中科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说:“要成为世界人才强国,就得具备一定的人才资源规模。从体量上说,我国已是人才资源大国了,进一步建成人才强国将成为挡不住的趋势。”有关研究资料显示:截至2008年底,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达1.14亿人。预计到2020年,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将达到1.8亿人,居世界第一或第二位。

  二看人才素质。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认为,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提升,必将为人才大量涌现特别是整体素质的提高奠定很好的基础。国家统计局统计专家王文颖分析测算后得出结论:2007年,我国主要劳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为8.6%,到2020年将达20%,接近部分经合组织(OECD)国家水平。

  三看人才效能。武汉工程大学原副校长桂昭明教授通过对人力资本贡献率,以及从人力资源贡献率中分离出人才资本贡献率的测算,认为建设人才强国的目标可行:1978—2007年间我国人才资本贡献率约为17.03%,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到2020年,这一百分比有望达到35%左右。

  “随着我国国力的快速增长,我国的国际地位正在上升。向世界宣布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我们有这样的自信。”这几乎是所有专家的共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