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竹梅老翁
竹梅老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2,000
  • 关注人气:2,1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怀念写字的日子

(2010-06-02 07:33:32)
标签:

书法

手迹

金文

竹简

李斯

杂谈

分类: 老年天地
    世上所有的文字无论汉字还是其它民族的字,从出现之日,起码的要求就是写得好看,而汉字尤其注重这一点。汉字诞生后,就强调“在天垂象,在地成形”。祖先们一直摸索着把字写好,早先的甲骨文、金文,无论是刻在龟壳、兽骨、石头、竹简和木板上,还是铸在铜鼎铁器上;无论单字还是整篇,结构章法如图如画非常美观好看。稍微翻点历史,就知道祖祖辈辈为写好字所下的功夫了。李斯的小篆成为秦统一文字的标本,个人的字能写成国文,李斯是千古第一。晋朝的楷书(真书、正书)以其书写方便,转折自然,易识便写,工整美观等优点延续至今。唐太宗不仅好书法,且有《笔法论》、《指法论》、《笔意论》等专著,为得到心仪已久的王羲之《兰亭序》,不惜动用皇权、四处搜寻,临死还要儿子给他放到棺材里陪葬。宋徽宗赵佶治国本领摆不上桌面,但字写得的确不一般。他收集宋以前的书法、名画、古玩数以万计,仅颜真卿的真迹就有800多幅。而且亲自分类汇编,考证鉴定,重新装裱,亲题标签,专门设立御前书画院专库存放,还写下了《宣和殿博古图》的专论。而他自创的“瘦金体”至今无人超越。不要说皇帝官员、士族名流、文人秀才以写字扬名立万,就当时那些无名的石匠,刻出的随便哪块碑,足让我们练个十年八年了。纵观历史,无论哪个朝代,字写不好,别说做官,都不好意思说自己识字。如此强势而深厚的氛围,不把字写成了艺术就成怪事了,也不难理解在写字上名家辈出,流派众多;真行草篆,异彩纷呈;造诣非凡,各领风骚;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渊源了。这就是写字的历史,文化的写字和写字的文化。靠着先人们孜孜以求的创造,今天我们才有眼福,从出土的秦简、汉帛、唐碑、宋帖,以及留传于世的名家手迹中,欣赏到字形、笔法和风格的变化莫测,力透纸背的功夫、如诗如画的布局、浑然天成的美观。每每看见那些碑刻、拓本、手迹,尽管有时并不识不懂具体内容,却能感受到祖先们对自己文字的钟爱之情,甚至连刻铸、书写时的心情、体温,都穿越时光隧道浸润着我们的心灵,也让我们这些以取巧见长的现代人既大开眼界,又无地自容。常常感慨我们真是太幸运了,否则,早生几百年,就凭我们的写字水平,不要说求取功名,讨饭都要不到热的,根本就没有资格出来混。

  字是有生命的,是鲜活的,不同的人赋予它不同的生命。同样的汉字,每个人写出来是那么的鲜活、独特而有个性,就像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世上也很难找到字写得一模一样的人。熟悉的人无论分别多久,相距多远,见到字不看内容,就凭那个性鲜明的笔划、字体,如同见面一样栩栩如生、亲切自然,这种独一无二的感受是无法替代的。所以,总觉得写字这事只要活着就离不开了,更不能想象不写字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可万万没有料到写字也可以工业化。电脑让我们写字的功能退化了,信息时代把家信都让位给网络视频、短信和手机电话,让我们连写字的机会都很难有了。仅剩的工资单上签名这么一个重要的写字机会,因为改成打卡后也失去了。收到的贺卡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美,而手写的却越来越稀罕了,看到的是机械、冷漠和敷衍,感不到丝毫的亲情、友爱和温暖;笔越做越高档,金银、玉石、钻石无所不用,可用于写字的越来越少了,大都装了身份和面子了;文凭越来越高,本科、研究生、硕士、博士,可字写得好的越来越鲜见了,一些明星签名倒是龙飞凤舞,就是认不出是什么字;纸质越来越好了,都是为打印机量身定做的,手写用笺已经很难找了。满街的招牌匾额、节日里的对联都被机器作成了千篇一律,看起来金光闪闪,却少了生动,缺了墨香,更乏情感,只有俗不可耐。大学生的求职履历制作越来越规范、漂亮,却都是机器制作,罕见有自己手写的;开会不用手记用录音录像了,友人相见要个联系方式,直接输入手机了,连如今信访上访的信件材料都少见用手写了,全是清一色的打印体。当世界各地的外国人,手拿毛笔极其认真、笨拙、可爱地学写汉字时,而我们越来越大而重的学生书包里,却装不下一支细细的毛笔了。写字真的要成了传说中的事了。

  我不是食古不化、杞人忧天,也不担心不写字天会塌下来。我们常常能看到,不管城市乡村,哪怕是最偏远的山乡僻壤,墙上残存的标语、门框上褪色的春联,都能见到赏心悦目的字迹,更坚信总有人会坚持写字,把我们的传统传承下去。但我想祖先们留下了价值连城,并让我们津津乐道、举世炫耀的甲骨文、金文、竹简、石刻、手迹无数等宝藏,我们能给后人留下什么,是电脑、打印机,还是模板、存储卡?在电脑上打下以上这些字后,我真的非常怀念写字的日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