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扬文化的美丽精神
(2010-05-27 17:13:47)
标签:
诗性礼乐艺术传统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精神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对中华民族这样一个五千年来一直推崇自然和谐的民族而言,如何在经济强国的同时,继承传统文化精神非常重要。
中国传统艺术作为伦理教育的工具,是养成理想人格的门径和方法。对传统中国社会而言,诗书礼乐是其根基。《论语·泰伯》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三句话概括了儒家的社会理想和文化理想。
诗是什么?诗是寓情于理,是人对自然大道的情感回应,所以古人说“诗者天地之心”。冯友兰先生说:礼乐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礼乐表达的是人敬天法地,敬祖感恩之心,所以礼制度同样有诗的内核。“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以诗载道、托物咏志、传情会意,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诗性实际上是民族性的重要体现。
即使被儒家大德视为“小道末技”的传统手工艺,也不远离诗性传统。中国手艺人虽然有着世界上最精湛的技艺,但滥作“淫巧”之物一直受到批判,因为中国传统工艺要体察天时、地气、材美,在这个基础上才追求工巧,反对以人工伤害物性的做法。
中国人赋予了所有的工艺以玉的内涵,美玉的坚贞、温润、精光内敛都是君子人格的体现,也是诗性艺术传统的体现。中国书法、文人画、音乐、手工艺等都强调节奏、韵律,通过线条的流转体现宇宙大化的生动气韵。
中国传统艺术引导人去理解天道,消解欲望,陶冶身心,从而使其精神生活从容不迫。这就是文化最主要的功用和最主要的价值。中国诗性艺术传统可以是拯救当今社会人心的教育资源,可以是塑造公民现代人格的精神资源!
数十年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感叹道:“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往哪里去?”对于本民族曾经创造的文化精神,我们似乎有些冷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