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茶马古道听蹄声

(2010-05-26 05:01:45)
标签:

蹄声

茶商

会馆

紫阳茶

茶马古道

分类: 旧事窗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2010-05/26/06/hwbly526bb003.jpg

                                             茶马古道上

 

  陕西紫阳县不仅盛产富硒茶,还是我国第一条茶马古道的主要发源地,至今知之者不多。

  唐贞元末年,中原与西北少数民族开始茶马贸易,产于汉中、安康的“山南茶”成了朝廷以茶易马的首选,通过丝绸之路到达中亚等地。明初,茶马贸易达到全盛时,陕甘茶马古道主要路线为:经紫阳、汉阴、石泉到西乡,再过洋县、城固、汉中、略阳,进入甘肃徽县,然后从古河州临夏出境。

  紫阳的瓦房店为汉江支流任河与渚河的交汇之地,上通巴蜀,下接荆湘,便利的交通和繁忙的贸易,使之成为商旅马队的市井。明清时期汇聚了17家会馆,现在仅存西北五省会馆和江西馆。西北五省会馆主要经销茶叶,从其建筑的奢华可见当时经营规模之大。紫阳茶在这里经过采摘、制作、收购、挑拣、包装等工序后,进入陕甘茶马古道。茶商从瓦房店出发,用马驼或人挑背篓,经关垭子进入红椿坝,翻罗家店子进入尚坝,过羁马庄进入汉中镇巴县的巴庙、碾子垭,再进入西乡县腊西坝、茶镇,最后到达南郑县十八里铺,这条线路大约10日可到。运输茶叶使沿途每三四十里便形成一个集镇,“其民昼夜治茶不休”,已经到了“男废耕,女废织”的程度。

  茶马古道促进了紫阳与外界的交流。明清两代,以鄂、川、湘、皖为主的大量移民沿茶马古道迁入陕南垦荒,带来了先进的茶叶种植和制作技术。去年,到紫阳寻根的甘肃朱氏家族,据说就是明朝万历年间经茶马古道走出的紫阳先民后裔,如今已繁衍至四五千之众。

  昔日马帮走过的这条茶马古道上,至今仍回响着清脆的马蹄声。曾经穿越紫阳至汉中茶马古道的曾晓勤在《夜宿羁马庄》中写道:“古茶商遗下的商业习俗至今还在延用,逢大宗交易便有牙子客从中撮合,拉下袖子,两手靠拢一言不发,捏指头论价。偶闻铃声,那是山民赶着马队在运板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