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廷芳的书房

标签:
书柜学衔苏黎世大学书房叶廷芳杂谈 |
分类: 老年天地 |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2010-05/17/08/hwbts517bb002.jpg |
|
廷议直陈民意声,芳兰心智笔纵横。
译书文论巨和细,家喻户传扬美名。
我国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叶廷芳,素以外国文学研究、尤其德国文学研究著称,于2008年获苏黎世大学荣誉博士学衔。同时致力于现代造型艺术、舞台艺术、建筑艺术、音乐等艺术门类研究,译著文论颇丰。在担任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积极参政议政,反映民意民声,他的见解总能引起社会上的热烈反响。
5月12日上午,记者来到北京东二环的中国社科院宿舍的楼房。翻译家住在11层,门厅是书房,书柜里塞满、地上摆满了书;卧室是书房,东面一排书柜里、西面的书桌上和连同的书柜里、旁边的窗台上,都是书报刊;客厅是书房,东墙和北墙的一排书柜里、沙发旁的地上也全都是书。从书柜里的艺术品、窗台上的雕塑、墙上挂的画作,可以看出这位学者的审美情趣,一如友人不久前为他而画还未来得及挂上的油画像:目光深邃,充满睿智。
学者爱书。叶先生虽儿时失去左臂,但不失求学之志。认真研究学问,乐观对待人生,是这位独臂学者的成才之信条。因为下午要去参加国家图书馆召开的关于圆明园罹难150周年的学术会议,翻译家便提前穿戴好西装领带,一如他平素一丝不苟的严谨学风。
“翻译,顾名思义是传达一种陌生语言的原意的工作。但要做好,不仅需要两种语言的过硬功夫,甚至需要多种语言的参照;不仅需要广博的知识,更需要敏锐的领悟能力。”谈起翻译工作,翻译家甘苦得失寸心知。
好客的主人执意为记者冲上咖啡,记者担心主人行动不便连忙端起暖水瓶,请主人坐下。学者知道记者的意思,笑着说:“从小到现在,已经习惯了。虽是只有一只手,但和常人一样,一颗心是完整的。读书写文章,打字用电脑,都不受影响。”
记者明白:一个人,只要有一颗完整的心,就应尽心为社会、为人民尽力。钦敬之心,油然而生。
叶廷芳
主要著作有《现代艺术的探险者》、《卡夫卡——现代文学之父》、《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卡夫卡及其他》、《美的流动》(随笔集)、《遍寻缪斯》(散文集)、《不圆的珍珠》(随笔集)《扬子-莱茵——搭一座文化桥》(随笔集)以及学术论文近百篇;有译著《迪伦马特喜剧选》、《溺殇》、《卡夫卡传》(合译)、《假尼录》(合译)与卡夫卡作品等多部以及编著《论卡夫卡》、《卡夫卡全集》、《德语国家散文选》、《德语国家短篇小说选》、《德国书话》、《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合编)、《外国名家随笔金库》、《外国百篇经典散文》、《外国文学名著速览》等30余部。此外有相当数量的散文、随笔和有关戏剧、建筑与艺术方面的评论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