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气伏宽 劳心喜逸
(2010-05-14 06:44:18)
标签:
养生怒气劳逸上联曹庭栋杂谈 |
分类: 保健养生 |
怒气伏宽,用宽自然少怒 ;劳心喜逸,处逸慎勿忘劳。此联选自清·石成金《传家宝·联瑾》。
上联的“怒气”,指愤怒的情绪。“伏”,通服,指佩服、服气,或指降服、屈服、服从。“宽”,指宽厚,度量宽宏。宋·晁说之《晁氏客语》:“惟有德者能以宽服人。”上联意谓愤怒的情绪能被宽阔的胸怀所降服。人生气时,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血压上升,是高血压、冠心病的危险诱因之一。因此清代养生家曹庭栋说:“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怒心一发,则气逆而不顺,窒而不舒。伤我气,即足以伤我身。老年人虽事值可怒,当思事与身孰重,一转念间,可以涣然冰释。”(《养生随笔·燕居》)
发怒几乎人人难免,怎样才能少怒和制怒呢?“用宽自然少怒”。所谓用“宽”,首先是要心宽。其次是怒上心头要善于“宽怀自解”。清人胡澹庵《颐人奇谈》收录的一首《西江月》很有意味:“不忍一时有祸,三思百岁无妨。宽怀自解是良方,忿怒伤心染恙。凡是从容修省,何须急躁猖狂。有涵有养寿延长,稳纳一生福量。”
下联的“劳心”,指动脑筋、费心思。“逸”,即安闲、安乐。意谓劳心的人喜欢安闲,“心逸,则日休(欢乐)也。”(清·曹庭栋《养生随笔·省心》)但劳逸要结合,劳苦与安逸要适度,如果“寝处不时,饮食不节,逸劳过度者,疾共杀之。”(《孔子家语·五仪解》)下联提醒人们:劳心者固然喜逸、要逸,但处逸忘劳或劳逸过度都是不利于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