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诗剑:香港文坛老黄牛

(2010-05-14 06:17:36)
标签:

老黄牛

香港文坛

香港艺术发展局

文学创作

张诗剑

杂谈

分类: 老年天地
 张诗剑和陈娟夫妻,上世纪70年代从内地移居香港,1985年创办龙香文学社,将以福建籍为主的一些南下新移民作家组织起来,在高度商业化的香港,为了所喜爱的文学创作,彼此促进,共同发展。与之相处愈久,交往愈深,我越发喜爱和敬重他们。 

  张诗剑,原名张思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移居香港后,担任中国新闻社香港分社高级编辑,撰写了数百万字的政经文化评论,于1991年退休。对热爱文学、立志积极贡献社会的张诗剑来说,退休不是人生的句号,而是事业的新起步。他将完全由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精力,全情投入文学创作,积极组织社团活动,倾力从事编辑出版,为生命赋予了丰富多姿的内容。

  诗人、散文家、评论家,书画艺术亦自成风格,张诗剑具有多种才情。主要著作有《爱的笛音》、《诗剑集》、《流火醉花》、《秋的思索》、《生命之歌》、《张诗剑短诗选(中英对照)》、《香妃梦回》,及大量未结集的诗文和文学评论作品。他是香港回归后少数几位被首批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会员之一,曾获意大利1999年国际学院艺术与文化国际奖,为美国世界文化艺术学院荣誉文学博士,受聘为上海同济大学、广州暨南大学港台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洛阳大学文学院客座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客座教授。

  在张诗剑退休的同一年,龙香文学社易名为香港文学促进协会。该会在创会会长张诗剑领导下,成立25年来,会员发展到200多人,主办和合办过大小近百次文学和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并接待内地及海外访港作家数百人。

  同时他又同友人牵头组织成立了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在这个下属200个文化团体的民间团体里,担任副会长兼理事长。同时,他还担任香港作家联会副会长,世界华文文学联会副会长、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香港政经文化学会会长,国际诗人笔会创会主席团成员兼秘书长等职。也曾任香港市政局文学艺术顾问,香港艺术发展局增选委员和审评员。

  如此多的兼职,张诗剑绝非浪挂虚名,哪里需要他,他总是尽心竭力,无偿当义工,老黄牛般地任劳任怨。大到策划、组织,小到布置会场、到机场和车站接人等劳务性杂事,甚至出钱出力招待不属他负责的访客等等。

  张诗剑创办并担任总编辑的《香港文学报》和香港文学报出版社,扶植了不少文学新秀成为作家或诗人。为促进社团作家的创作,他主编出版了《香港当代文学精品丛书》六卷、《龙香文学丛书》200多部,包括14个国家和地区诗人的短诗选萃、中英对照的《龙香诗丛》及汉英对照的《夕照诗丛》共75部、《香港作家作品研究》文学评论集8部。如此勤力和无私付出,使他赢得香港文坛活雷锋之称。

  我过路香港时,多次在他家落足,亲眼看到他们夫妻是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对待朋友的。近几年他们才另购房作为居室,之前的二十几年,其家既当过陈娟的医馆,又是他们夫妻的创作室和编辑出版办公室。他们的作品、《香港文学报》、香港文学报出版社的出版物,数百套丛书的编辑,都出在这间大约六七十平米的所在。他们并不富裕,却总是尽心竭力招待和帮助朋友。那时,我主编的杂志资金短缺,见我四处化缘,张诗剑主动联络当时香港艺术发展局的有关委员,想方设法协助我从艺展局得到一笔资金。

  香港回归祖国时,张诗剑是香港各界庆祝回归委员会委员,是香港文学界少数出席香港回归交接仪式和香港特区政府成立仪式的代表。香港《紫荆》杂志曾发表过采写他的文章,题为《草根阶层托起香港文学梦》,表扬他“揭起‘龙香社’大旗,默默为香港文坛耕耘,为推动文学创作和推广文学活动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抬头做人,低头处事。”这是张诗剑的座右铭。

  “人人争着‘下海’去,我自甘心耕荒原。不怕人穷,最怕文穷,志穷,义穷。”张诗剑如是说。

  这位香港文坛老黄牛,立志拉文学车不松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