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根大舞台落户北京崇文区阳平会馆到5月2日整整1年,年票房收入突破6000万元。
刘老根大舞台北京店一共才300多个座位和7个包厢,能挣到这个票房,令人羡慕。关于“刘老根”演出的内容到底还是不是二人转,以及这样的俗文化演出火爆是否值得骄傲,业内一直争论不休。今天,且放下争论,就看看这个大舞台是如何赚到这6000万元的。
巡演场场爆满是好兆头
刘老根大舞台在京开店到底有没有可能性?2006年,在京的辽宁老板们为了吸引客源,想到了引进二人转表演。其中一些人,找到了赵本山。进京一直是赵本山的梦想,但开进洗浴城表演,似乎并不慎重。但老乡的需求提醒赵本山将进京开店列入了时间表。
本山传媒集团艺术总监刘双平说,北京市场大、旅游人群密集、居民收入高、对北方文化没有隔阂。有了这些理论分析后,集团开始了一系列投石问路。
2007年,刘老根大舞台进京演出3场,其中1场在人民大会堂,场场爆满,这坚定了赵本山的信心,并开始了刘老根大舞台的全国巡演。就连张艺谋第一次看刘老根大舞台表演,也是在北展剧场看的巡演场。再者,2008年起,京城新年贺岁“堂会”市场上,除了郭德纲的相声,最火的就是二人转表演
刘老根大舞台的核心竞争力是逗笑表演。这种表演是市场逼出来的。文革后,二人转分化为文人二人转和民间二人转两种。但前者并未使二人转全面复兴,后者伴随着文化团体管理松动,出现了大量年轻二人转艺人离开院团直接向市场要钱的情况。二人转的七分唱,三分丑渐渐颠倒过来。逗笑能缓解人的压力,受欢迎,民间二人转开始自我演变。
赵本山2000年起选拔演员,进而开办刘老根大舞台,其目的并不是要恢复“七分唱”,而是在“三分丑”中,杜绝脏话和荤口,所以才有了“绿色二人转”。现在,观众每隔10秒就笑一次,而且都是前仰后合地大笑,从二层望下去,此起彼伏像麦浪一样,这是刘老根大舞台的常态。
刘老根的演出时间从最初的晚上7时半,变为现在的晚8时。“这样能满足各界人士,特别是商务人士的需求。”刘双平说,此外,为了适应市场,北京店是最早采用电脑售票系统的。“三天为请,两天为叫,一天为撞。”刘老根北京店总经理张志平说,北京人喜欢拿演出票当礼物送,如果都让顾客当天到窗口排队买票显然很不方便。现在,刘老根北京店的售票窗口可提前15天预售门票,网上订票可以选座位,预约3天后的演出票,还可以送票上门,票到付款。
此外,北京观众希望看到更多生面孔,演员的轮换周期也从原来的一个月一轮,变成现在两周内,全部5付架(就是5对演员)换个遍。
所有这些改动,都是在北京店开业5个月内完成的。
北京市场有挑战,更有很多俯拾皆是的资源。和北京电台的合作就是其中之一。
灵活应变使“刘老根”在落户北京第一年里,迅速笼络了观众。也许,这样的产品和服务会支撑它迎来第二个6000万元。
毋庸置疑,刘老根大舞台呈现的是富有争议的“二人秀”表演,每次落地和扩张都会在“荤”“素”的平衡中饱受评点。有的人认为,由于缺乏节目内容的深度创新,仅靠频繁更换新面孔或更改个别台词而获得观众的新奇感,时间一长也会疲于奔命。因此,刘老根大舞台的演艺模式只满足了文化市场的初级受众,不易进入精英阶层,市场规模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