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垃圾”扭曲文化记忆
(2010-05-06 21:12:21)
标签:
印刷术垃圾辨别能力民众生存方式 |
分类: 老年天地 |
对此,我深表赞同。读书,对人类文明的进步意义实在太大了。不过,我们不仅要提倡和宣扬读书的好处,还要对读书给予指导。因为现在的书太多了。有种说法:一个普通人一生能读的书差不多就是3000种左右,现在中国一年要产生24万种图书,从科学角度看,人的一生大体能记住的、能够在生活当中发生影响的,最多也在3000种左右。如何让每个人通过有限的阅读量,收获最大的阅读效果,值得探讨和深思。
对于大众来说,由于时间、精力和学识等方面的差异,读书的兴致、趣味和辨别能力各有不同。为了让全社会都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的确是需要引导的。
特别是眼下,粗制滥造的垃圾文化太多。市场化、文化产业化带来消费文化的滥竽充数现象越来越严重。比如像历史,我们已经看不到真实性了,被大量的“话说”、“戏说”淹没了,知识和思想观念的错误、杜撰比比皆是。实际上,我们这个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这些年物质文化在发展,民众的思想文化、道德修养却未见同比上升,甚至不少人与基本的历史文化状况都有些隔膜,实在可悲。而这种倾向,也延续到了一些当代大学生中间,在基本知识方面接受着很多荒谬的信息。
如果大众只拥有读书权利,而无法得到丰富的营养,对社会而言,阅读不会开出绚丽的花朵。所以,应该通过适当的读书引导,建立中国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信心。这对于一个正在走向伟大复兴的民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