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最大挑战:灵感来自何处?

(2010-04-30 23:49:10)
标签:

建筑

中国馆

上海世博会

安藤忠雄

杂谈

分类: 东西南北
 

 

上海世博会即将开幕,中国馆的设计又陷山寨风波:有人指世博中国馆与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的1992年世博会日本馆雷同,涉嫌抄袭。

而世博中国馆的最大挑战是由于上大下小的设计,接待能力严重不足;观众对中国馆的热情日益高涨,世博期间中国馆将一票难求。

其实,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和1992年世博会日本馆的创意源泉均来源于中国的“斗拱”,斗与拱,均为我国木结构建筑中的支承构件,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探出的弓形肘木叫拱,拱与拱之间的方形垫木叫斗。斗拱承重结构,可使屋檐较大程度外伸,形式优美,为我国传统建筑造型的一个主要特征。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最大挑战:灵感来自何处?

焰火笼罩下的世博中国馆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最大挑战:灵感来自何处?

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设计的1992年世博会日本馆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最大挑战:灵感来自何处?

1996年世博会加拿大馆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最大挑战:灵感来自何处? 中国的古代建筑中的“斗拱”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最大挑战:灵感来自何处?

   成都的“耍都”标志

正在北京进行学术交流的日本建筑大师安藤忠雄回应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和1992年世博会日本馆“好像是有点像,不过建筑都是造型,不可避免有相似部分。所以不能说是仿造我的作品,不能那么看。另外,两个作品的尺度感也非常不一样,中国馆非常大。我觉得跟我的作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世博中国馆落成之前,笔者有幸前往现场一探。据笔者考证,上海世博馆的设计灵感应该是来自1929年在杭州举办的西湖博览会的教育馆。 当时的西博会有八个场馆,分别为革命纪念馆、博物馆、艺术馆、农业馆、教育馆、卫生馆、丝绸馆和工业馆,展出商品达14.76万件,前后历时137天,参观人数总计达2000余万,在当时那个特定的年代里是前所未有的盛况。西博会在全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甚至与历史上著名的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1900年“巴黎博览会”和1927年“费城博览会”并称为国际性庆典。未曾想,当年西博会上的教育馆会在百年之后又大放异彩······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最大挑战:灵感来自何处?

    1929西湖博览会的教育馆

西博会的斗拱式的“教育馆”大门是由民国年间著名的艺术教育家、建筑师刘既漂先生所设计,在整体造型和表面修饰上,汲取了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特有的柱础、梁架、重檐的一些风格和元素。

今天世博会上的中国馆设计理念是“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意思,其设计灵感也凝炼了众多的中国元素。

中国拥有500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供挖掘的艺术元素也颇为丰富,很多国外的设计师纷纷从中国元素中汲取灵感。美国最大的建筑工程师事务所之一SOM公司是建筑界的翘楚,据说世界上每五座摩天楼中,就会有一座是som事务的工程师们所设计的。SOM的设计师在设计当年的第一高楼上海金茂大厦时,一时找不到好的创意,来杭州西湖旅游时,抬头看见北高峰上的保俶塔,灵感乍现,就借用了中国宝塔层层叠叠的形式和向空中逐渐收缩的特征,金茂大厦的雏形霎那间就浮现了出来,从金茂大厦外观的整体来看与浙江杭州北山上的保俶塔如出一辙。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最大挑战:灵感来自何处?上海金茂大厦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最大挑战:灵感来自何处?杭州西湖保俶塔

 

100多年前,一个传教士把一套明式的家具带回了瑞典,明式家具的简洁和优美令北欧人折服。1943年,宜家家具创立,其风格完全继承了明式家具的简洁。1998年,宜家进入中国,受到中国消费者的热捧。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宜家最大的供应商,有21%的商品来自中国制造,宜家拥有350个中国供应商。

其实,中国文化中有着深厚底蕴,应该成为中国创意人的源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