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江有个河中岛

标签:
中岛正殿北门城墙厢房广西杂谈 |
分类: 东西南北 |
../../../res/2010-04/24/07/hwbly424b001_b.jpg |
|
丹洲是一个河中岛,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
丹洲遍布竹林绿树,随处可见飘香的柚子园、长成大树的仙人掌,许多农舍改作农家乐吸引远方游客。不过,我最感兴趣的是“村中城”,这是一座明代古城,500多米长的城墙将古城环绕,两座城门楼也相当完整。
城墙是明朝知事苏朝阳任期建造的,历时一年耗银万两,砖石从对岸融安烧窑运送过来。城墙呈正方形,长879米,高5.3米,厚3.6米,有450个城垛,东西南北四门。南为丹阳门熏风楼,西为西良门太白楼,东门名欢雷门就日楼,北门叫治定门北帝楼。现存北门和东门。这些名称明显有着特定的含义,如治定门取长治久安之义,就日门取旭日东升蒸蒸日上之义。
步入北门,一面碑墙临街而立。最奇特的是一块刻满云朵图的青色石碑,原是平放在庙中的,当年考中秀才的读书人踩着此碑走过,寓意以后会平步青云。还值得一提的是丹洲书院。清道光三年秋,当地文人认为此地民族杂居,普及教育至关重要,应建立一座完善的书院,于是发起募捐,筹得白银1000多两,于丹洲城西南置地10亩,建起一座规模宏大、设施完善的书院。当年的书院如今改为丹洲小学。抗日战争期间,我国著名的社会学家、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费孝通先生和著名的乡土文学家王鲁彦等都在此居住过。在小学生们朗朗读书声中,校园里的百年石榴、百年紫薇生机勃勃。
河中岛上,还有一处古迹值得一看,那便是福建会馆。明末清初,丹洲是东南通往西北黔桂的门户,东南各省文人骚客聚集于此。由一位薛姓富商出银千两,按照漳州天后宫妈祖庙格局建成,飞檐彩画,极具闽南风格。会馆坐西朝东,西为正殿,东为前殿,南北为厢房,把前殿和正殿连为一体,气势恢弘。大门正中纵向写着“天后宫”三字,横向则是“闽粤一家”四字。门的左右石刻对联:“浩浩其天盛德在水,明明我后正位乎坤”。可惜的是一场大火烧毁了正殿,现在只能看到基础了,不过大门及厢房尚存,还能看到建筑的精美细致。
住当地人家的木楼,在世外桃源般的景色中游览明代古县城,再品尝侗家油茶,喝着米酒,别有一种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