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修身先修心

(2010-04-21 23:59:22)
标签:

物欲

良知

意念

儒家学派

栋梁之才

杂谈

分类: 老年天地

  在《大学》一书,开篇便提出了儒家学派的教育宗旨及目标:修身,治国,平天下。

  以此来看,修身便是行事的根本了。不然,在后文中曾子提出:“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也就是说,想要做到修身这一根本,还是有很多先决条件的。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内心;而端正内心,又须使自己意念真诚;欲让自己意念真诚,得招致自己的良知;要招致自己的良知,又必须摒除本身被物欲的蒙蔽。

  由此看来,修身的先决不但未曾脱离世俗,还与世俗紧密联系,无法分割。一切私心物欲,红尘诱惑,不都与我们一起,在这个滚滚凡俗之内吗?

  年少时心浮气躁,好高骛远,不曾为诸事付诸努力,反倒觉得自己是栋梁之才。掩面沉思,“知识可改变命运”这句话从初识文字时便铭记在心,时时叨念,以此自励。可细细想来,同侪之士,谁不懂此理?而真用知识来改变自己命运之人,又能有多少?

  中年之时,血气方刚,腹中才华已稍有形貌。人生过半,悲喜交加。不为前程盘算,反为后日担忧。事成之人,日日奔波劳苦,无暇寻思。事馁之士,终日为家眷衣食所迫,言行皆不由衷。

  老来之时,繁华褪尽,铅华渐逝。喜感人生多变,为后辈献策奉言,无奈后人若他年少之时,不听不信,不学不温。由此,日夜寡欢,惧恐时日无多。

  《论语》中有此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想,此句之意,大多数人是娴熟不过:别人不了解自己内在的才能,自己也不会因此抱怨不悦,这不就是君子吗?可是,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自己仅有半分文才,遇人交谈,巴不得倾囊抖出。大有天下才共十斗,李白一斗,杜甫一斗,我独占八斗之势。

  修身之根,在于修心。如何修心,战国时期大哲学家杨朱便已提出,《淮南子·汜范论》中有载:“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

  全力留住纯真,恬淡的自我,不因外界因素而去改变它,让自己心身受累。

  在越发混沌的俗世中,我们越发不懂得保真,不懂得自省。结果,一切物欲皆能诱惑我们,皆能让我们委屈神形,为一时之利,丢失本性。倘若自己本身都不知处于何地,受何物所累,那还如何引导后代走向光明坦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