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民生问题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心
(2010-03-13 08:10:56)
标签:
经济民生问题改善民生温总理杂谈 |
分类: 思想理论 |
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关于全面做好政府工作的几点体会,概括为“五个必须”,这是具有纲领性、引领性的概括。“五个必须”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率先走出影响的关键所在,体现了政府工作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是现在、今后我们做好政府工作的重要指导,我们要认真地领会贯彻落实好。
总理的报告对新一年工作安排突出了“转变发展方式”和“改善民生”两大主题。转变发展方式是攻坚战,改善民生是持久战,打好这两仗都需要紧迫感和责任心,都要有时间表和具体对策,尤其是改善民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一件一件去做的事情。我们要看到当前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住房、医疗、教育、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等方面,都有一些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而这些民生问题有些是不能等待的。民生之重,重于泰山,从衣食住行到国家保障制度建设,安危冷暖,我们各级政府都要上心,要有责任心,带着深厚感情去解决。温总理在报告中开出了一个新一年改善民生的清单,从完善国家保障体系到提高收购粮食价格等一系列具体问题,都需要掷地有声,落在实处,才能取信于民。当然,目前解决民生问题由于财力等方面的原因,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解决,要有重点有计划有预算地推进,就是在这有限的财力预算中,孰重孰轻、如何切分蛋糕也是有科学方法的。所以,我们既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也要解决工作方法问题,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能办的事情要快办、多办,没有能力办的事情,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力争提前办。平时我们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在解决民生问题上更应该是这样。
解决民生问题要有紧迫感和责任心,当前我认为要在三个方面下大气力:一是要把收入分配不公作为重点问题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成为社会的焦点和热点,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一定要从源头来解决,但收入分配要合理,不能搞平均。要把公平和效率结合起来,提高广大群众的收入,增加多数群体的消费能力,让他们过上有尊严的生活。二是把完善保障体系作为关键问题来突破,解除老百姓后顾之忧。目前,全国已逐步建立的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体系要加快进度,逐步完善,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险水平,增强可持续性,除个人缴纳部分外,政府和企业、社会团体都应有刚性预算和支出,支撑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三是要把和谐利益关系作为社会主要目标来建设。现在,我们的社会总体和谐,但利益格局不断调整,不同群体的利益矛盾也不断增多,有些利益矛盾也呈现激化态势,因此,我们要重视每一群体的利益关系,运用公共财力,努力调整每一群体的利益格局,尽可能做到公平合理。当前,我们要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大力改进工作,认真梳理和解决旧有的利益矛盾,努力防止产生新的矛盾,倾听人民的呼声,重视群众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