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热情的“迷你国”
(2010-03-10 23:16:20)
标签:
多元文化博奇彩车当地人马耳他人杂谈 |
分类: 东西南北 |
马耳他,地中海上一个面积仅316平方公里的岛国,人口约40万,堪称欧盟大家庭中的“迷你国”。
讲究待客之道
在马耳他的大街小巷,具有浓郁文艺复兴特色的天主教堂、巴洛克式的宫殿楼宇以及北非阿拉伯式的楼房比比皆是,多元文化跃然眼前。徜徉于街头巷尾,陌生人互相打个招呼,稀松平常。向当地人问路,都能得到热情的解答。有一次,正当记者迷路而无所适从时,一位热情的当地人自告奋勇带路,把记者领到了目的地。
“在国外生活,最难以忘怀的是故乡人的热情。”经常出国的马耳他小伙儿瓦拉这样对记者说。对此,许多人深有同感。
要想认识热情奔放的马耳他人,就不得不提及该国一年一度的狂欢节。这是马耳他一年中最热闹、最重要的节庆之一。狂欢节期间,来自马耳他68个市镇的居民,穿着代表各自地方特色的服装,从各地汇集到首都瓦莱塔和戈佐岛的那都尔,庆祝这一传统盛会。记者有幸体验了一次热闹非凡的盛会。色彩斑斓、造型生动的巨型彩车,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游行队伍,光彩照人、激情似火的盛装舞者,节奏明快、响彻云霄的鼓点音乐……装扮成“小超人”、“白雪公主”的男孩和女孩们,在大型彩车上频频招手,并一展歌喉,许多游客禁不住热情相邀,兴致盎然地汇入游行行列,共舞同乐。
旅游业是马耳他的支柱产业,每年游客人数超过130万,是其本身人口的3倍多。除了自然环境因素,当地人热情待客或许正是吸引游客前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元文化交汇
吸引游客的还有马耳他的多元文化。这里曾是各种文化的交汇地。翻开马耳他的历史,看到的是一部多元文化的交汇史。公元前10至8世纪,腓尼基人在此定居。从公元前218年起被罗马人统治。公元9世纪以后,先后为阿拉伯人和诺曼人占领。1523年,耶路撒冷圣约翰骑士团从罗得岛移居此处,后被法国军队逐出。1814年,成为英国殖民地,直到1964年独立。
多元文化的特质,让这个岛国具有非凡的文化包容性。2003年,中国文化中心在马耳他设立,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这个国家对不同文化的包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小小的马耳他,法英等国也都开设了文化中心。马耳他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博奇向记者解释道,马耳他是一个跨文化之港,既有欧洲血统,又有地中海风韵,还有非洲特质,对于各种文化从来都不排斥。
迎来经济起飞
2004年加入欧盟后,马耳他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博奇告诉记者,5年来,马耳他充分享受到了“入盟”的好处。政治上,入盟的马耳他被纳入了欧洲版图,增强了自己的声音。经济上,加入欧元区为马耳他的经济稳定提供了坚实基础,欧盟统一市场的便利为其带来了大量外资,2004年至2009年流入的外资成倍增长。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马耳他经济去年下滑2%,但今年有望增长1.5至2个百分点。如今,马耳他政府为未来发展规划了六大方向,即金融服务、信息技术、尖端制造业、旅游业、教育产业和健康保健。马耳他财政、经济与投资部长芬内克充满乐观地告诉记者,马耳他对实现这些目标充满信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