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护城河旧事

(2010-02-24 07:41:00)
标签:

北护城河

南护城河

暗沟

白鸭

喜仁龙

杂谈

分类: 东西南北
http://newepaper.bjd.com.cn/bjrb/res/1/1/2010-02/23/15/res03_attpic_brief.jpg
  1958年北京河湖规划图(护城河呈现完整的“品”字结构)。
http://newepaper.bjd.com.cn/bjrb/res/1/1/2010-02/23/15/res01_attpic_brief.jpg
  1959年拓宽疏浚后的东护城河。
http://newepaper.bjd.com.cn/bjrb/res/1/1/2010-02/23/14/res01_attpic_brief.jpg
  上世纪20年代的北护城河。
http://newepaper.bjd.com.cn/bjrb/res/1/1/2010-02/23/14/res03_attpic_brief.jpg
  1922年的南护城河。
http://newepaper.bjd.com.cn/bjrb/res/1/1/2010-02/23/14/res05_attpic_brief.jpg
  1913年西便门外护城河边钓鱼人。
http://newepaper.bjd.com.cn/bjrb/res/1/1/2010-02/23/14/res07_attpic_brief.jpg
  19世纪东便门漕运码头。

  “运河般宽阔的护城河,是这幅风景画的主体,岸坡下有幼童在芦苇中像青蛙一样玩耍,水面上浮游着群群白鸭,溅着水花,发出嘎嘎的声音回答着主人的呼唤。提着洋铁桶下到岸边打水的人往往要蹲上一会儿,静静地欣赏这幅田园般的景致……”这是瑞典人奥斯伍尔德·喜仁龙的游记《北京的城门与城墙》中描述的二十世纪初的前三门护城河。

  今天的人们,在前三门所见只有车水马龙,高楼林立,如风景画一般的护城河却消失了。

  护城河为什么消失?又是如何消失的? 

  提起老北京护城河的历史,可以远溯至金中都和元大都时期,但真正成形还得从明代算起。公元1368年,明洪武元年,明大军攻占元大都,为便于防守,将元大都北城墙南移,并利用高粱河、积水潭作为北护城河。1419年,又将元大都南城墙南移,并开挖新护城河,即前三门护城河。至于东、西护城河,则仍按元代旧制,只是分别向南伸延与前三门护城河接通。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为防蒙古骑兵对京城安全的威胁,修建了包围南郊的外城,同时竣有城壕,形成了今天的南护城河。各条护城河的水都汇集到东便门,经大通桥,入通惠河,北京护城河“品”字形格局自此初步形成。

  有人说,护城河是老北京的魂儿。

  数百余年间,护城河上舟楫往来,京城百姓大多从朝阳门外登舟,沿护城河南下至东便门或通惠闸,举家出行。冬天,前三门护城河和南护城河都开辟冰上运输线,坐冰船出游省钱、方便。旧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前三门护城河上灯影绰绰,又成为老百姓放河灯、赏河灯的好去处。上世纪20年代,瑞典美术史家、汉学家奥斯伍尔德·喜仁龙用绘画般的细腻笔触记录道:“像运河一样的护城河变得越来越宽阔、越来越美丽——护城河两岸柳枝拂扬,河中白鸭成群,现出一片生机。常常可以看到作为渡船的方形平底船,上面用四根竹竿支起阳篷,沿混浊的运河被人们用竹篙撑动……”

  据解放初的测算,北京护城河的总长度为41.19公里。其中,西北护城河(西直门至德胜门外松林闸)长1.84公里,东北护城河(松林闸至东便门)长10.91公里,西护城河(西直门至西便门)长5.22公里,前三门护城河(西便门至东便门)7.74公里,南护城河(西便门至东便门)长15.48公里。

   随着地铁一期工程的进行,前三门护城河几乎全部消失,仅余下崇文门以东近2公里;西护城河复兴门以东0.92公里也埋入地下。

   前三门护城河消失后,1971年,环内城的地铁二期工程开工,西护城河复兴门以北长4.25公里河道改为了暗沟。

  随着1984年二环路施工的完成,东护城河也在一片争议声中,被彻底地埋在了地下。

  还有两条河道——前三门护城河崇文门以东及南。护城河西便门段——与地铁建设无关,但也无法避免被埋入地下的“厄运”。由于早期的护城河污水截流工程截污不彻底,仍有大量污水进入护城河,所以河道水质受到了严重污染。其中,无河水补给的前三门崇文门段和南护城河西便门段,污染尤为严重。两岸环境极差,河水臭气熏天,河里长出的毛毛虫甚至爬进了岸边居民家中。根据当地居民的要求,这两个河段分别于1975年和1985年被改为暗沟,总长为1.8公里。

  当初规划改为暗沟的四条护城河中,惟独北护城河幸免,这得益于北护城河处于“上风上水”的位置,如果改为暗沟,需要建设复杂的分流工程保障下游工、农业用水,北海、中南海等内城河湖输水有可能因此断流。随着时间推移,人们越发地意识到水的宝贵。本世纪初开展的新一轮治河工程中,北护城河水泥护坡改成土壤斜坡,上植花草,水边巧置小道、栈桥、平台、石块等,人们直达水边,与水亲近。北护城河成为北京“生态治河、人水和谐”新理念的典范。

  从此,像“绿色项链”一样环绕了京城500年的护城河只剩下了南、北两条“平行线”,总长度不过原来的一半。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护城河改暗沟减少了地铁工程费用,加快了城市建设进度,但是破坏了古都北京“品”字形的城市轮廓,减少了城市水面约80多公顷和近19公里长的滨河绿带,从而丧失了有利于缓解城市热岛现象的机体和便于居民休憩的场所。

  护城河能否恢复?1982年,北京的城市河湖规划重提“风景观赏河道”。但已时过境迁,失去了前三门护城河的贯穿作用,仅剩下南、北两个半环。

  南半环起自昆明湖,经京密引水渠昆玉段、南护城河到通惠河高碑店湖,全长35.3公里,将颐和园、玉渊潭、陶然亭、天坛、龙潭五大公园串联起来。北环起自长河闸,经长河、北护城河、亮马河、二道沟至通惠河高碑店湖,全长23.9公里,将紫竹院公园、动物园、北郊四湖、水碓湖公园、红领巾公园串联起来。

  这个时候,河道规划已经趋于“人性化”,详细地考虑到人们在河岸休息、或是乘船游览的需求。高高的河堤上开辟一条宽5米至8米的滨河绿带,两岸植树成荫,人们可以在路椅上静静享受碧水清风。如果愿意体味一下乘风破浪的感觉,可以坐上游艇,从八一湖直达昆明湖排云殿。

 无论暗沟是否恢复,人们应当记住,我们居住的城市曾有这样一幅风景画:“岸坡下有幼童在芦苇中像青蛙一样玩耍,水面上浮游着群群白鸭,溅着水花,发出嘎嘎的声音回答着主人的呼唤。提着洋铁桶下到岸边打水的人往往要蹲上一会儿,静静地欣赏这幅田园般的景致……”而“运河般宽阔的护城河”,正是这幅风景画的主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