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虎年有虎气

(2010-02-18 11:09:29)
标签:

动物

虎气

年味

母老虎

李耳

杂谈

分类: 东西南北

    《日书》中所记十二生肖大体近似于现在流行说法。据考证,睡虎地十一号墓下葬于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因此十二生肖的产生至少可以追溯到秦以前的春秋时期。学者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在我国发现的关于十二生肖的最早而又较系统的记载。
    古代历法称新正月为寅月,此所谓“正月建寅”。“寅”的本义含有协恭、和衷、亲善,最适合用于过大年。安乐祥和,驱邪辟凶。但跟“虎”联系在一起,“眼光射日夜不眠,威势扬风喜亦怒”,便有了敬畏、钦肃之意。

    长期以来,不少人将《论衡》视为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论衡》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物势》载:“寅,木也,其禽,虎也。”《日书》载:“寅,虎也,盗者状,希须,面有黑焉。”很显然,古人在制定十二生肖的时候,参照了动物的活动规律,寅虎第三,子鼠第一,丑牛第二。“寅时”,即凌晨三点至五点,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为凶猛。古人常会在此时听到虎啸声,故称“寅虎”。传说人生于寅,“寅”字有敬畏之意,古时人最怕老虎,寅时便属虎了。

   “年”,原意是指谷物成熟。2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年”字,不过写法与今不同,它是由“禾”和“千”二字加在一起组合成的,表示谷物累累。古时人们将五谷成熟、丰收之年称为“有年”、“大有年”。以后,便把谷物的一熟算做一年。到了周代,正式以“年”命岁。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刘彻主持制定太初历,正式确定每年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元旦。农历元旦,亦称元日、元朔、元正、元辰、正旦、新正、新春、新年等等,都是指一年的开头第一天。民国成立后,正式采用阳历,将每年的1 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元旦改称春节。 
    关于“年”的起源,除了史书上的记载外,还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故事。其中一则是:古时候,有一种头如狮子身如壮牛的凶恶怪兽,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要跑出山来闯进村子,见人伤人,见畜伤畜。因此一到冬天,人人惊恐,村村不安。村民们只得搬到远远的地方去逃避“年”的伤害。时间长了,人们发现“年”虽凶猛,却也害怕红色和声响。到了冬天,凶恶的“年”又要下山了,当“年”窜到村口,见家家门上贴着红对子,处处都是炮仗声,十分害怕,于是就掉头躲进山里,从此再也不敢出来危害村民和牲口了。以后,“过年”的习俗就形成了。 可见,过年如过关,是一件非常凶险的事。人们历经数千年,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希望能借此逢凶化吉。

  虎年有虎气。那么,人该怎样跟这只“虎”打交道,让虎年“如虎添翼”呢?首先要有一份敬重,像对待“百兽之王一样,小心翼翼,礼貌恭谨。

  除去敬畏,中国人对虎年还有另外一种更强烈的感情——喜欢和钦慕。“虎年”,并不是老虎过,而是人在过“虎年”。祖先早就为我们想好了,在“虎年寅月”中还安排了一个“人日”——即虎年春节的最后一天、正月初七。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创世纪”,中华民族信奉的是女娲创世:“正月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猪,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初七创造了万物之灵——人!”因此古人定初七为“人日”。这一天要吃七种不同的蔬菜,剪纸人做装饰,登高赋诗。正是有了这个雅文化的内核,才使节日延续至今。《圣经》里也有创世纪,上帝在一片混沌中第一天造光明、分黑暗,第二天造空气,第三天造花草树木、水和土地,第四天造星星、分昼夜,第五天造飞禽,第六天造野兽和人,第七天神休息,于是留下了过“礼拜天”的习俗。

  我们有幸,老祖宗早有预见,留下了十二生肖,至少让我们每年会格外爱护和尊敬一种动物。过去农村在过春节的时候,都要在牲口棚、猪圈、羊圈、鸡窝上贴红纸吉语:“六畜兴旺”!这就是对动物的尊重和礼拜。只有让动物们过好年,人才能过得好。

  虎年更是如此,因为虎还有个别名叫“李耳”——此本老子之名。相传老虎正是由李耳所化,就益发增加了虎的神秘和神圣。从前人们一呼“李耳”,便如“抬头见喜”一般,会除祟驱凶,大吉大利。还有人称老虎为“李父”,也把此“百兽之长”人性化。由此可见,古时的观念是人虎合一,人过虎年,虎年即人,人借虎威,虎助人势。

  祝福虎年如虎,虎跃龙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