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重要看点及史实依据
(2010-01-23 19:37:38)
标签:
孔子
史实
大战役
夹谷
陈国
鲁国
杂谈
|
分类:
老年天地
|
|
|
四大战役
在孔子51岁任职鲁国中都宰后,先后有“夹谷会盟、武子台平叛、隳三都以及齐鲁大战”等战事、争端发生,而这些正是在《孔子》里重点表现的“四大战役”。“夹谷会盟”的凶险、“武子台平叛”的火攻、“隳三都”的浩壮、“齐鲁大战”的惨烈,为观众呈现出场面壮观的视觉饕餮。四大战役均有历史依据,具体涉及人物、战争情节有所虚构。
子见南子
影片中的孔子、南子会面,全然没有传闻中那般“轻浮”,两人更像彼此的知己。对孔子,南子一语道破:“世人也许了解夫子所受的痛苦,但未必能体会夫子痛苦之后所到达的境界。”孔子心头微微一震,原本从容的面部表情多了复杂。而在影片后部分,南子遇刺身亡,死前所想的却是与孔子的见面。史书有关“子见南子”的记载不详,后人的猜测、想象很多,已成千古之谜。南子之死,也记载不详。
颜回、子路之死
孔子从鲁国流亡后,颠沛流离,周游列国宣扬儒家治国之道。片中如史书记载,众弟子一路追随老师,无论艰险窘困,始终不离不弃。在《孔子》中,孔子师徒行经冰河,冰面爆裂,书籍全数跌入河中。孔子最疼爱的门生颜回,不忍老师的书册毁于一旦,奋不顾身扑入冰河救书。颜回之死,跟史实虽有出入,但颇具悲情色彩。史书上记载颜回因营养不良而死。门生子路为实现孔子的理想,前往卫国为官。卫国发生政变时,为了保卫自己的主公而舍生取义。这一情节基本符合史实,《论语》中记载子路战死,孔子得知消息后拒绝食肉以哀悼弟子。
陈蔡绝粮
“陈蔡绝粮”是《孔子》中的重要情节,基本符合史实。史书记载,孔子63岁那年,吴国军队攻伐陈国。楚国出兵援救陈国,驻扎在城父,听说孔子在陈国、蔡国之间,楚昭王派人聘请孔子。但陈国、蔡国派人将孔子围困在野外,阻止其见楚昭王。孔子没法行路,断绝了粮食,随从的弟子饿得站不起来。但孔子仍讲习诵读,演奏歌唱,传授诗书礼乐毫不间断。孔子派子贡到达楚国,楚昭王派出军队迎接孔子,孔子然后得以脱身。
|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