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的气质和反恐
(2010-01-02 09:40:46)
标签:
反恐政策关塔那摩监狱“基地”奥巴马杂谈 |
分类: 散文随笔 |
|
心理学家说,人的气质性格分四种,性格不同做事风格不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可能是属粘液质型的,因为据说这种性格的人安静、沉默、情绪不易外露,外部动作少而缓慢,这似乎很契合奥巴马的表现。奥巴马在许多问题上都给人特别“黏糊”的感觉:一个阿富汗增兵问题就考虑了小半年,导致不少美国人怀疑他的决断能力。尽管上台快一年了,可他的反恐政策到底是什么还让人捉摸不透。
相比之下,他的前任小布什坦率热情、个性张扬,应属胆汁质型,又称战斗型。心理学家说,这类人反应迅速、行动敏捷、暴躁有力,容易得罪人。我们不知道,领导人的性格能否影响国家政策。“9·11”之前,克林顿在采取军事行动时还注意遵守国际法。“9·11”之后,火暴脾气的布什迅速做出反应,在许多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强硬的单边主义政策,在反恐问题上发明了“先发制人”政策,在世界许多地方大打出手,在加勒比海上的一块“飞地”关塔那摩建立监狱,用来关押在反恐战争中抓获的恐怖嫌犯。 奥巴马的反恐政策可远没布什的那么鲜明和张扬,有时甚至自相矛盾。 一方面,奥巴马上台后试图纠正布什在反恐问题上的“过激行为”,力图使美国的反恐行动符合国际法。他试图关闭关塔那摩监狱,将被布什“非法关押”在那里的“恐怖嫌犯”转移到美国国内进行审判。奥巴马将“基地”成员称呼为“一个全球性犯罪辛迪加”,称应该将他们置于美国的司法体系管辖之下。布什在任时期,美国的反恐政策是“去抓他们,将战火烧到他们那里,用一切必要的措施找到他们,消灭他们。”如今,这一工作已经变成了“依法抓捕犯罪分子”。 另一方面,奥巴马在某些问题上继续甚至强化布什的“黩武政策”,其中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决定向阿富汗增兵。奥巴马政府还不断加强与也门政府的军事联系。美国在不久前对也门“基地”的据点实施了两次“先发制人”的空袭,炸死了30名武装分子,其中可能包括与血洗胡德堡基地的美军少校哈桑有联系的一名激进人物。也门“基地”也宣称圣诞炸机袭击正是对这些空袭的报复。 不过,圣诞节炸机未遂事件使奥巴马的反恐政策遭质疑。部分美国人认为,正是奥巴马对布什反恐政策的纠偏行为导致美国的安全系统出了漏洞。炸机实施人自称曾在也门的“基地”组织受过训练。而有消息报道称,圣诞炸机未遂的幕后元凶正是布什时期被释放的关塔那摩监狱的嫌犯。这就让人质疑奥巴马取消关塔那摩监狱的做法是否明智。 可能正是因为面临以上压力,奥巴马在去年12月29日终于“发火”了。有消息说,奥巴马已经准备对也门的“基地”动武。奥巴马在反恐上恐怕将变得有更多“胆汁质”。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