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家确证陨石“砸出”了太湖

(2009-12-17 23:51:41)
标签:

环保

陨石

熔壳

晶屑

王鹤年

太湖

杂谈

分类: 东西南北
科学家确证陨石“砸出”了太湖
http://newepaper.bjd.com.cn/bjrb/res/1/1/2009-12/17/11/res03_attpic_brief.jpg

  多年来,太湖的形成和演化一直是中外学者关注和争论的焦点。近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王鹤年、谢志东、钱汉东三名教授找到了太湖属陨石冲击成因的关键性证据,进一步确认太湖系陨石冲击坑。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2009年第4期《高校地质学报》上。

  淤泥中发现奇石石棍

  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陨石专家王鹤年、谢志东、钱汉东组成的课题组经过分析鉴定,确证目前在太湖沉积淤泥中发现的各种奇石与石棍,保留了明显的冲击溅射特征,显示其形成经历了冲击震碎、熔融、挖掘抛射、空中飞行等阶段,最终溅落在冲击坑及其周围。同时,溅射物表层结构保留了气流刻蚀纹,并有熔珠和铁质熔壳;溅射物内部岩屑、晶屑中保留有受冲击应力形变的证据;溅射物铁质熔壳内包裹有石英、长英质及菱铁矿等冲击形成的粉尘。

  “太湖冲击坑溅射物的发现为太湖系陨石冲击坑的论断提供了可靠证据。”王鹤年表示,结合近20年来学者们对太湖研究的已得成果,可以确证太湖属陨石冲击坑成因。

  经研究证实,太湖冲击溅射物产生于太湖陨石冲击坑形成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即冲击震碎的岩屑、晶屑、尘粉及熔融物体等混合体被高速抛射至空中,再回落或溅落到冲击坑及其周围,太湖及周边的湖泊淤泥层保存了其中一些溅射物。

  “太湖冲击坑的形成应该小于1万年。”王鹤年教授解释,因为这些溅射物分布在湖底较硬黄土层之上的淤泥层中,而这些黄土层有1万至2万年历史,由此可以作出上述时间推断。

  学术界存在多种假说

  关于太湖的成因,学术界长期存在着泻湖说、堰塞湖说、构造沉降说和火山说等多种假说。近年来,太湖西南侧的圆弧地貌特征引起国内外学者对“陨石冲击坑成因说”的关注及争议。

  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学者们便开始了对太湖冲击坑问题的研究和探索。1993年,王尔康教授等在太湖厥山岛发现震裂锥,并于2001年报道了太湖诸岛砂岩石英中呈“人”字形的微裂隙,认为其可能是冲击压力卸载的产物。此后的多年间,虽然学者们在太湖及其周边地区岩石中找到了石英微裂隙及变形纹等重要证据,但由于这些变形特征存在多解性,太湖冲击成因的假说仍然没能得以证实,太湖形成之谜的破解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2003年10月,太湖周边湖泊——石湖实施排水清淤工程,当地陨石爱好者在石湖沉积淤泥中发现了一些含铁质的石棍、带孔似炼铁的炉渣,以及一些形状似人或动物的石头,于是先后请教多位专家学者探索究竟。然而众说纷纭,始终难以定论。

  2008年初,由王鹤年、谢志东、钱汉东等多名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对这些奇石展开深入研究,并组织了多次太湖及周边地区的实地考察。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终于证明这些奇石是太湖冲击坑的溅射物。此外,2009年7月,太湖三山岛外水域也发现了类似的冲击坑溅射物,为确认太湖陨石冲击坑成因提供了进一步证据。

 

注释: 

 

  太湖,位于江苏和浙江两省的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是中国东部近海区域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的第三大淡水湖。图为太湖卫星影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