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极,爱你、保护你

(2009-12-09 23:57:09)
标签:

环保

南极条约

游轮

协商会议

年平均降水量

杂谈

分类: 东西南北

                        南极,爱你、保护你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res/1/1921/2009-12/09/14/res01_attpic_brief.jpg

  美国宇航局DC—8“飞行实验室”10月21日飞越阿蒙森海上空时拍摄到的南极冰山。
  

 

  堪培拉12月8日电 南极条约组织将于9日至11日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举办专家会议,聚焦海上游轮旅行对南极洲环境造成的影响,以期向明年举行的第三十三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提交建议。会议主题反映了一个现实:越来越多的人类活动正对南极造成令人忧虑的影响。

  游客数量大幅增加、游轮燃料泄漏、船舶事故发生都对南极海域造成影响

  国际南极旅游联合会的报告指出,在1992—1993年旅游季节赴南极游客大约为6700人次,2006—2007年则为29530人次,而2008—2009年则达到45213人次。该组织曾经制定了在南极保护环境的行为规则,并每年向南极条约组织提交调查报告。然而,随着游客人数激增,南极海域和大陆的环境都面临威胁。    南极旅游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末期,当时曾有智利和阿根廷的旅游团在南设得兰群岛搭乘海军舰艇前往南极旅游,并将这一花费不菲的旅行命名为“探险之航”。1966年,被称为“南极旅游先驱”的拉斯—埃里·林布拉德开创了南极商业游轮旅行的新概念,即在南极航行中突出“教育”这一主题。从那以后,多数旅游公司都追随了这一理念。

  如今,前往南极旅游已不太困难。只要花费1.4万美元,就可以加入从多伦多出发去南极的19日游。若从南美洲出发,一般一艘游船的载客人数会超过2000人,而开向南极的半岛地区只有几天路程。阿根廷今年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在过去16年中,载客进行“南极游”的轮船数量增加了6倍多。船只在南极海域航行时会向海中排放废弃物,其中只有部分废弃物经过处理。

  人们应当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南极环境的脆弱,了解保护南极的重要意义

  今年4月举行的第三十二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达成一个共识:需要对前往南极的游船大小以及游客数量设置限制,以减少人类活动对南极环境的影响。有关限制规定包括:禁止载有500名以上游客的游船在南极靠岸;南极每个地点每次只能有一艘游船靠岸;每次上岸的游客不得超过100人;上岸的游客每20人必须至少配备一名导游。  

  还有一种声音不赞成限制南极旅游业。很多南极研究者认为,来过南极的游客,可以得到第一手资料,无形中使他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南极环境的脆弱,了解保护南极的重要意义。

  研究企鹅的美国海洋生物学家丽莎·巴兰斯认为,游客经历南极旅游后,对南极野生动物有了更多了解,对气候变化的关心度也在提高。  

    有分析认为,只要将旅游团队严格控制在较小的规模上,不在南极建设旅馆,尽可能让游客徒步旅行,就不至于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从长期来看,对南极的威胁仍然源于矿业勘探和全球气候变暖。

  南极科学考察站的环境保护标准值得倡导。南极生活最基本的部分是回收。在南极科考站的走廊里,你可以看到6至10个垃圾桶,将金属、塑料、食物等废物分类收集,固体垃圾最终全部被带离南极。

  

  链接

  根据《南极条约》的界定,南极或南极地区,是指南纬60度以南的海洋、冰架和陆地,即南极洲和南大洋的总称,面积约5200万平方千米。

  南极洲包括南极大陆及其周围岛屿,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第五大洲。南大洋又名南极洋,包括南纬60度以南的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面积约38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五大洋。

  南极大陆是指南极洲除周围岛屿以外的陆地,平均海拔高度2350米,居世界各大陆平均海拔高度之首。南极大陆95%以上的面积常年被冰雪覆盖,素有“白色大陆”之称,冰盖的平均厚度约为2160米,最大厚度达4776米。

  南极大陆年平均气温为零下25摄氏度,有记载的最低气温为零下89.6摄氏度;年平均风速为17至18米/秒,最大风速达100米/秒;年平均降水量为30至50毫米,在南纬80度以内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几乎为零。因此,南极是世界上冰雪量最多、气候最寒冷、暴风雪最强烈、降雨量最稀少的地区,被誉为“地球的冰库”“暴风的故乡”“世界的寒极”和“白色的沙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